《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引导学生读中体会,品中想象,弄清水罐发生的变化和原因,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3、感受童话故事想象的神奇,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教学重难点:1、从水罐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的神奇力量。2、联系实际,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阅读、了解一些关于“爱心”的故事。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同学们,昨天的语文课我们被一个神奇的童话故事吸引了,故事的名字叫——七颗钻石(齐读题目),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与北斗七星有关的《七颗钻石》。让我们一起走进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的童话《七颗钻石》,去了解它神奇的来历吧。二、品读、领悟内涵──爱是变化的力量(一)、齐读第一自然段:师: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了什么?(大旱灾)(出示相关句子品读)师:旱灾严重到什么程度?你能从文中找到句子来回答我吗?(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因焦渴而死去。)(课件展示图片)干涸什么意思?(干)干枯是什么意思?(干)焦渴什么意思?(干),同样是非常的极度的严重的干,河流和水井用的是(干涸),草木丛林用的是(干枯),人与动物用的是(焦渴)。好,我们再来读一读,体悟用词的变化。师:因为没有水,大地笼罩在死亡的阴影里。所以,当时最缺的是什么?(水)这时的水意味着什么?(生命)过渡:是呀,水是多么珍贵呀!可是水呢,这生命之水又在哪里呢?眼看着旱灾将毁灭一切时,一个小姑娘拿着空木水罐,要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板书:空)(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课件展示句子)学生自读。2、和我们说说你读后的体会。3、师:在这个漆黑不见五指的夜晚、没有人出来行走,孤单的无助的小姑娘怕吗?生:不怕,她想着要为妈妈找水,要挽救妈妈的生命。师:正是一份爱的信念,使她充满了力量。师:你还可以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她对妈妈的爱?(哪儿、累倒、睡着了)师:她可能到过什么地方?生:小溪边,大河旁......师:能找的地方她都找遍了,可哪儿都没有水,她实在太累了,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想像一下,她会做什么样的梦呢?生:(展开合理想象,自由发言)过渡:当她醒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三)、体会小姑娘的孝心。1、汇报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当她醒来的时候,水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空水罐装满了水,板书:满)师:谁来说说水罐里怎么会有水了?这次变化的原因是什么?生: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师:你说得真好,是小姑娘对妈妈的这片孝心,这份真挚的爱感动了命运之神。使她拥有了这一罐清亮的水,孝心使水罐发生第一次神奇变化。(板书:孝心)指导朗读:多么有孝心的孩子啊!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部分内容,要读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2、看见这罐清澈新鲜的水,这时小姑娘的心情如何?“小姑娘喜出望外……”①“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如果是你的话,会怎么做?小姑娘在“喜出望外”时想的是什么呢?(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②多么孝顺的小姑娘呀,她爱妈妈胜过爱自己,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学生练读。师:除了水罐装满了水很神奇以外,还能找出其他神奇的地方吗?请自读课文勾画出来。(板书:空木罐--装满水--银--金—七颗钻石)(四)讲读第三自然段师:空水罐变得装满了水,是因为小姑娘对妈妈的孝心感动了命运之神,发生了神奇的变化。那装满水的罐子又是怎样变成银水罐的呢?你能在文中找到相关句子回答我吗?1、学生自由回答水罐的变化和变化的原因。(根据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要给小狗喝?小姑娘的水够多吗?)小姑娘有一罐水,给妈妈舍得,给小狗舍得,给自己反而不舍得。什么叫无私,这就是。2、小结:小姑娘不但爱自己的母亲,还用爱心来对待小动物,这银水罐多么像小姑娘那颗晶莹美丽的善心呀!所以生命之神点木成银。(板书:爱心)3、谁体会到了小姑娘这份爱心,来读给我们听听(指名朗读)(五)、学习伟大的母爱师:后来,银水罐为什么变成了金水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