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素质与培养中南大学辅导员岗位培训班2006年10月17日2000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2006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1、什么是素质《现代汉语辞典》:指事物本来的性质。《辞海》: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素质只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新华词典》:一是人的生理上的原有的特点,二是事物本来的性质,三是完成某类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他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1、什么是素质素质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学词汇,很难下定义。大致内容包括:道德、学识、技能3大部分,以道德素质为核心素质。素质的提高除先天因素外,还有后天的社会实践。它是人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属性,能对人的各种行为起到长期的、持续的影响甚至决定作用。素质一词应该包括:事物本来的性质;人应具备的与所从事活动相关的基本条件。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1952年国家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一说是蒋南翔最早提出)。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当时的教育部提出试点请求,不少高校建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1961年庐山会议上出台专门文件,提出在各高校设立专职辅导员,并得到实施;1978年国家教委出台文件,在高校恢复辅导员制度,中共中央在《关于改进和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中,提出设置辅导员,辅导员工作不再仅仅停留在政治工作上,逐步向思想政治教育转变。1987年出台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政治辅导员工作定位依旧没有变。90年代改革开放,高校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帮困工作、心理辅导、职业辅导等工作成为辅导员工作的一部分。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1世纪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定一系列文件,特别是2004年16号文件。辅导员工作定位(宏观角色定位):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一般情况下,辅导员履行了班主任职能。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辅导员工作定位(微观角色定位):思想政治教育——教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公民素质教育、学校规范教育、道德教育、时事政治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班级管理——管理队伍管理(党、团、班)、信息管理、日常规范管理、事务管理辅导咨询——服务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16号文件明确指出:所有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1)要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在事关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1)要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政治方向政治方向是辅导员处理领导工作的根本目标和指导思想,要首先注意的大问题。政治立场政治立场是辅导员在工作中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是辅导员政治素质的集中体现。政治观点政治观点是辅导员处理问题的根本看法,是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的指导思想。政治态度政治态度是辅导员对政治问题的情感体验,是辅导政治敏感性的体现。政治品质政治品质是辅导员政治情操和政治品格的具体体现。一定要光明磊落、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一、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辅导员应具备的素质(2)要有优秀的道德品质素质个人品德优秀的道德品质具有强大的感召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品德高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