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说课稿比赛者:暗流中学杨兰一.说学情我校学生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在家帮助父母做过农活,对种子的萌发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且七年级的学生胆大好动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本节课通过学生动手参与探究实验,有利于学生有意注意力的发展,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潜能。二.说教材《种子的萌发》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一节的内容,课标中的内容是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在上一章节中学生已经通过探究实验认识了种子的基本结构,而被子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萌发开始,这样就顺理成章的进入种子萌发的知识学习。种子的萌发涉及三个知识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以及种子萌发的过程等。为后面学习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做铺垫有着重要作用。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用实验的方法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阐述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及种子萌发的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的基本素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发展和提高。3.情感目标: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同时在以后的实践生活中,能够主动积极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培养爱护植被的情感。四.说教学构思本节课安排2课时来完成,教材中有2个探究实验,学习内容有详细有简略,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本节课需要详细学习的内容,所以安排一节课来完成,同时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也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作为下节课学习的内容。为了使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和学生要提前一周左右的时间做好实验前的准备。五.说教法教学过程中全程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常用方法有实验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合作讨论法和归纳法。六.说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和观察教师的讲授演示进行探究实验活动,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和总结,在教师的指导下,建构种子萌发的知识框架。七.说教学程序第一学时1.过度:请同学们讨论被子植物一生要经历那些过程分四组讨论,请代表起来回答。教师展示植物不同阶段图片并且归纳:种子萌发—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开花结果—枯萎死亡。2.导入: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想一想,议一议”的情景,并且回答其中的问题,教师总结归纳并导入新课,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3.实验探究:教师先用讲授法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并且强调注意事项和安全隐患,再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发放实验材料(黄豆种子),学生参照教材中的步骤和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活动。完成后把不同编号的玻璃瓶放入规定的环境中去。第二学时(教师备好提前一周做的实验结果)1.教师展示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种子萌发情况,教师做总结且板书: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2.用讲授童话故事的方式导入课题—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3.教师板书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三个要点)4.种子萌发的过程用图片形象生动的展示(动态),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种子的萌发过程,板书写在黑板上。5.安排作业:学生周末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测定家里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教师讲授测定种子发芽率的方法步骤,让学生独立完成。并把实验结果写在报告册上,两周后上交。八.说多媒体现在学校班班通投入使用技术已经成熟,有利于教师的形象直观教学和学生的直观思维的发展,但学生参与板书的传统教学活动依然需要保留,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九.目标的完成和课后反思学生掌握了探究实验的方法,实践能力得到了发展,同时理解了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以及它的萌发过程,种子萌发在农业技术中的利用。不足之处: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