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鸟[教材透析]这篇精读课文描写了翠鸟的外形、活动和居住的特点(即外形美丽、动作敏捷、住处安全),表达了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抓住事物的特点来写,是本课值得学习的地方。作者在介绍翠鸟的外形时,抓住颜色鲜艳,身材小巧玲珑的特点,写了翠鸟的爪子、羽毛、眼睛和嘴;在介绍翠鸟的活动特点时,抓住“一动不动地等待”、“贴着水面疾飞”,表现了它的机灵和动作敏捷。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翠鸟就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蹬开”、“像箭一样”、“叼起”、“贴着水面”说明都是一刹那之间进行的。这几个动作联系在一起,突出了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的特点。作者的观察顺序和描述方法:关于翠鸟羽毛的颜色,自上而下分别写了头部、背部、腹部的不同色彩;关于翠鸟捉鱼,是按照注视、等待、叼鱼、飞走的捉鱼经过进行描述的。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体验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二是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上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爱护鸟类的意识。[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8个生字,学会其中16个。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苇秆、抓住、腹部、衬衫、清脆、疾飞、泛着、泡泡、逃脱、锐利、摇晃、饲养、希望等。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4、练习积累语言。[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描写翠鸟的外形和活动特点的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的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难点: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翠鸟的捉鱼本领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难点。[教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一、创设情境,以“翠”为例渗透学法1、作家郑振铎笔下的《燕子》机灵可爱,给我们留下的深刻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位鸟类朋友--翠鸟。(1)师:跟老师写课题,谁能提醒一下老师“翠”字怎么写?(“羽”字不带钩的。)(3)“翠鸟”的“翠”是什么颜色?(绿色)拿起书,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从哪儿可以看出“翠”是什么颜色?(自由读——指名读——交流)从“翠”字让你有什么感受?(“亮”)这种颜色的竹子叫——翠竹,这种颜色的玉石叫——翠玉,这种颜色的柏树叫——翠柏,这种颜色的柳树叫——翠柳,还有——苍翠欲滴,叠翠流金,苍松翠柏、披罗戴翠……怪不得这里说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3、真有这么鲜艳漂亮吗?大家看,这是一只停在苇秆上的翠鸟[出示课件:“翠鸟”图]。翠鸟,又名“叼鱼郎”、“小鱼狗”。它体长约15厘米,头大、体小,嘴长,它是一种很可爱的小鸟,以鱼虾、水生昆虫为食。(这里可让学生先说,老师补充)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翻开书,读一读课文吧!二、触摸课文,以“读”为轴理清思路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2、开火车分节读课文,重点纠正:读音(衬衫、蹬开、饲养、渔翁)思考:每段介绍了翠鸟的什么?3、交流后,小结为:外形(第一段)、活动(第2、3段)、住处(第4段)4、你们喜欢课文中的翠鸟吗?这是怎样的翠鸟?你从课文的哪里读懂的?默读课文,做上批注。(根据学生交流,第一课时学习三个特点中的一部分。)三、深入探究,以“品”为径张扬个性(一)外形美丽(第一段)生:这是一只美丽的翠鸟。我是从第一段读懂的。(读文中有关句子)1、你从哪里体会到它的美丽?2、再指读,[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是橄榄色的,还有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是浅绿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不是课文中的句子?没关系,意思差不多。(学生说不行)你喜欢哪句?为什么?(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让人一看就喜欢。渗透作者的喜爱之情)3、再次出错:那就用课文的。现在我们继续读读这段话——[示:它的颜色非常鲜艳。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张又尖又长的嘴。]学生发现顺序乱了。又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