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平面镜成像教案VIP免费

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1页
1/4
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2页
2/4
平面镜成像教案_第3页
3/4
平面镜成像教案1.知识和技能(1)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教学设计思想:1、通过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领略物理课教学的特点和魅力。2、本课的重点是:在“探究”和“设计”的过程上:“如何探究像与物是否等大”(实验目的)→怎样比较虚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物体完全相等的物体(替代物)与像比较大小→怎样才能同时观察到像与替身物→把平面镜改为白玻璃(实验基本思想方法),从而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技巧性,开拓学生思路,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方向性进行训练,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设计:1播放视频引入新课,介绍平面镜、物、像的概念。通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平面镜成的像不是实际存在的,再与小孔成像的实像性质相比,通过实验得出平面镜成的是虚像。1、提出问题:照镜子,平面镜能成像(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像和物的大小、位置有什么特点呢?二、新课教学2、猜想假设: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教师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学生讨论、归纳]可能有下列猜想:(允许有不正确猜想)(1)像与物等大;(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如何来探究像与物的大小是否相等呢?如何来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呢?[老师给学生思考空间,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像与物是否相等呢?[设疑]——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明确探究方法]1——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代物体]与像比较。用平面镜演示、观察,讨论为什么不能达到目的、怎样才能看到替代物?想一想,有没有其它办法?——换成平滑的玻璃做。多媒体出示讨论的实验结果。讨论需要实验器材,让学生模拟实验,进行演示,补充、讨论。现在拿出平滑的玻璃,再选择器材进行演示。讨论实验的可行性。——像较弱,看不清。同学们,蜡烛的像比较弱,看不清楚,你有办法让物体所成的像明亮起来?——增强光的亮度(照度)。用点燃的蜡烛做。多媒体出示实验步骤。讨论需不需要记录,记录哪些内容,让学生讨论记录的内容,设计表格。进行试验,教师巡回指导。分析实验记录:量出每次实验中两把手电筒到玻璃板的距离。连接每次实验中两把蜡烛和像的位置,观察连线与镜面的关系。[得出实验结论]5、交流与评价:(1)同学们各自的探究结果是否相同?(2)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还有那些猜想?准备怎样去验证它?1三、课堂小结: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虚像;(2)像与物等大;(3)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以下要素(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可明确):(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试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电脑学物理P801.3.4.5教学说明:本课体现了科学家在进行科学探究时从问题-实验-问题-实验-结论的过程。所以,一方面要防止出现学生盲目探究,教师要引导;另一方面要避免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怎么样”、“应该这样”,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可在思考方向上给以启发、点拨,最后还是要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解决。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平面镜成像教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