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对教学目标的分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反思自己在与同学交往中侵犯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不良表现,体验给受害者所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责任意识;加强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权意识。•能力目标:通过教学,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能够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姓名权和肖像权的行为;提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和他人姓名与肖像权的能力,能够运用法律武器追究侵犯者的法律责任。•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认识肖像和姓名是一个具体的人的两大外在标志;懂得姓名的作用,姓名权的含义和内容,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懂得肖像的含义及作用,肖像的内容,侵害肖像权的表现形式与后果.•3、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和姓名权,侵害公民•肖像权和姓名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难点:公民在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同时要履行维护•他人肖像和姓名的义务。•依据: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人对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利认知•较差,在生活中侵犯他人此类权利的事情以及自身权利•被他人侵犯的事情时有发生;部分学生出于好奇好玩、•不懂尊重他人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在网络上恶意损毁•丑化和使用他人肖像的行为屡见不鲜。因此有必要教育•学生重视和维护他人和自己的合法权益。教学板书设计: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力教学板书设计:肖像和姓名中的权力一、我有肖像权1、肖像的含义及作用2、肖像权的含义及内容3、侵犯肖像权的行为及后果4、依法维护肖像权二、维护姓名权1、姓名的含义及其作用2、姓名权的具体权益3、侵犯姓名权的具体行为4、依法维护姓名权你说我说你说我说肖像肖像•含义:是指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再现•制作方法:绘画、雕塑、剪纸、照相、摄像等各种方式。•表现形式:照片、画像、其他艺术形式的再现物、录像、全息摄影•作用:肖像再现了个人的基本特征,是每个人人体容貌的有形识别标志,所以,肖像与特定人的人格不可分离。肖像权肖像权•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1、公民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给自己画像、照相或录像等——制作权•2、有权决定是否使用或如何使用自己的肖像——使用权•3、有权就使用自己的肖像获取报酬——获酬权•4、未成年人在肖像使用权和报酬权方面须有监护人代理或同意。•我是小法官:1、未经许可使用刘翔跨栏镜头作广告封面•这侵权吗?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侵犯肖像权的行为1、未经本人同意,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3、利用公民肖像进行人身攻击•谈一谈:•如果把这张图片制成公益广告用来宣传保护女童的工程,也未经本人同意,这种行为是否侵犯公民的肖像权?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不属于侵犯肖像权的行为•1、为新闻报道需要使用的人物肖像•2、国家机关执行公务,如通缉令上的人物肖像•3、特定场合出席活动的人物肖像,如会议•4、违反道德和法律的行为照片•5、出于个人利益或社会利益使用的人物肖像,如寻人启事•6、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而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人物肖像(教师上课用的照片)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当肖像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该这样做:•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必要时刻提起诉讼以讨还公道一对农村夫妇,生了个大胖儿子,开心之余却为儿子取名发愁,想来想去,朴实的夫妇为儿子取名“寿生”,意为一生平安,长命百岁。思考:1、什么是姓名?2、它有什么作用?姓名姓名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一般情况下,还包括正式姓名、曾用名、别名、笔名、艺名等。作用:它作为将人区别开来的文字符号,传达了一个特定的个性化意义,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寿生的烦恼寿生的烦恼寿生渐渐长大,18岁到省城读高中,他很懂事,在学校关心集体、乐于助人,成绩优秀。但最近他却不想上学,还向父亲提出改名,因为他父亲姓秦,所以同学们嘲笑他,叫“禽兽生”,但遭到父亲的拒绝,说他忘恩负义。•1、寿生有权更改自己的姓名吗?•2、父亲有权干涉吗?•《户口登记条例》第18条,公民变更姓名,依照下列规定进行:18周岁以上公民需要变更姓名的有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