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自称“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饮中八仙歌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酒”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惟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一首醉酒的诗。这首《将进酒》,约作于天宝十一载,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却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借酒销愁,“但愿长醉不复醒”。此时距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有八年之久。由于受到排挤,李白离开长安,开始了以东鲁、梁国为中心的第二次漫游。当时,他曾多次与友人岑勋在嵩山另一好友元丹丘的颍阳山居为客。他们登高畅饮,对酒当歌,畅抒满腔不平之情。此作就是他咏酒抒情的佳作。仗剑去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辞亲远游((725725))奉诏入京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供奉翰林((742742))奸佞当道奸佞当道赐金返还赐金返还((744744))嵩山与友畅饮嵩山与友畅饮做将进酒做将进酒((752752))第一次漫游第二次漫游《将进酒》将:请、愿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李白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上句写大河之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黄河如丝天上来,洪波东流射大海。”•“黄河西来绝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写出了黄河的气魄之大,但又有“不复回”之叹。•以水来比喻时间的流逝,非李白独创。•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果说前二句为空间范畴的夸张,这二句则是时间范畴的夸张。•将人生由青春至衰老的全过程说成“朝暮”间事,把本来短暂的说得更短暂。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悲叹人生短促,而不直言自伤老大,却说“高堂明镜悲白发”,一种搔首顾影、徒呼奈何的情态宛如画出。•白发三千丈,缘愁是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诗人在24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起兴——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比喻——以黄河一去不复返比喻青春难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夸张——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巨人式的感伤,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梁园吟》•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