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阳中心校电子备课教案年级五学科语文课题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课时1主备人张运锋学校双店学校使用人张运锋学校双店学校教材分析本文为略读课文,是一名小学生对季老的访谈录,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一种文体。这一老一小,一个是德高望重学有建树的著名学者,一个是刚开始求学的小学生。他们俩在年龄、阅历、学识上有着巨大的悬殊,却在平等和谐的气氛中就阅读展开了逐步深入的交流。季老指出: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要努力培养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的人才,因此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还要进行古诗文积累。这些不仅使苗苗受益,也使读者受到启发。在两者的对话中,你能感受到苗苗的稚气与礼貌,更能感受到季老的亲切幽默、平易近人,还有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与深深关爱。学情分析本文作为略读课文,且是对话形式的访谈录,没有复杂的句式、过多的修辞和深奥的词句,完全口语化,放手让学生自学,自读自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本课生字。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以读代讲,感受文章,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应该多读书、读好书,感受读书的乐趣。难点感受读书的乐趣。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季老先生的资料。布臵学生列出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清单。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1.齐读课题: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小苗是谁?大树又是谁?3.互相交流:把收集到的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资料与大家分享。4.这篇课文的形式与我们以前读的课文有什么不同?齐读课题互相交流激发阅读兴趣请同学仔细读并提出疑问我们此时此刻无法亲身体会到窃读的滋味,但是,如果一篇文章写得好,就能让我们如临其境,就能和作者的情感一起跳动。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做好批注。2.指名朗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大家帮助解答,或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3.交流汇报:苗苗和季先生对读书有哪些见解?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自读,边读边画同桌互相检查读课文,互相评议自学字词三、深入感悟,明白道理1.小组合作学习:边读文,边完成表格。2.各组派代表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3.重点围绕以下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a.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b.21世纪的青年,要能文能理。c.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d.古文也很重要。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放声练习朗读,结合插图,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比赛读,读得动情。小组补充多名学生比赛读(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可以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时默读时朗读。)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四、体会写法,积累语言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多读书、读好书的体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谈一谈作业设计A、自我整理题(必须完成)1.抄一抄:课文中的多音字、新词和书籍名称。2.讲一讲:①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B、自我拓展题(任选一题)1.写一写:“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请你用这样的句式写三句话,表达对阅读的感受。2.读一读:搜集读书名言或名人读书故事。C、自我实践题(任选一题)1.写写荐荐:写一张读书推荐卡,把自己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2.访访写写:采访爱读书的人,列一个采访提纲,学习课文的写法,做一份访谈纪录。板书设计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多读书、读好书课后反思本课作为访谈录,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文体,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这一老一小两个书虫说话的语气,把握住人物对话的基调,要读得自然,不做作才好。这篇课文,我采用大讨论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围绕主题,结合课文来讨论:“闲书闲吗?”这个问题,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也不错,学生都能结合小苗与季先生的对话,说出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不够的地方是对古文积累这一块,对谈话内容未作出恰当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