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教案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更是对该语言所蕴涵的文化习俗的了解;脱离了文化背景去学习语言知识,我们学到的只是语言的外壳。因此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可以从词汇的运用、习语的介绍、中英句式结构的区别、交际情境的创设、教材资源的整合和阅读教学中文化意识的渗透等方面进行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一、从风俗习惯方面体现的跨文化意识风俗习惯是指与居民生活有关的衣、食、住、行、敬祖、信仰、节日、娱乐及其他民俗活动,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既反映了某一个民族的共同心理,又被看作是该民族的标志。因此了解和掌握一些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对我们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是非常必要的。招呼和问候语:七年级上册中讲到了人们见面时相互打招呼的问候语。一般来说,英美人见面时相互打招呼的用语是根据相互间熟悉的程度而定的。在我们中国,一般来说熟人之间是什么都可以问的,而且被问的人也不会认为是侵犯了自己的隐私而不回答。节日:七年级上册围绕着万圣节对讲了它举行的日期及有关的庆祝活动。在对万圣节做了详细介绍后,综合技能部分还讲到了中国的春节。因此,教师就可以把西方国家的其他代表性节日和我国的典型节日做一个对比分析,使学生们对西方国家和我国的节日会在心中都留有深刻印象。饮食:七年级重点讲了食物和生活方式的联系以及怎样保持健康的问题。在这一单元谈到了各种各样的食物,既有我国的有特色的食品,例如月饼,又有西方国家典型的食品,例如牛排。一般来说,现代西方人吃得并不复杂。平时,一顿饭一般一、两个菜,请客时最多也三、四个菜。这和我们在请客时花很多时间去准备很多菜的习惯完全不同。我们中国人热情好客,喜欢用筷子为别人夹菜,把自己碗里好吃的东西分给别人。但是,如果我们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英美人士,他们会认为这样做很不礼貌甚至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一种侮辱。英美人请客吃饭的习惯和我们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在我们中国请客吃饭往往要准备一大桌子菜,而且还要说“菜不多,请包涵”之类的客气话。英美人招待客人一般只需三四道菜就可以了,他们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交谈、聚会而吃。二、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风俗习惯方面的知识对培养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如何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呢,针对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应以课堂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一单元提到的有关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有计划、有目的和有成效的传授。首先,教师可以采用会话方式,而在会话中常用的手段是角色扮演。其次,教师在上课时见缝插针,对课文中提到的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作一些简单介绍和讨论,即做“文化旁白”。再次,文化包是教文化的一种有效方法。一个文化包中有一篇介绍别国文化侧面的材料,然后以文化对比讨论。最后,教师在传授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时,需要提醒学生们不能只学习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同时还要对本国文化有充分的了解。因为交流是相互的,如果只是学习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而不首先掌握本国文化知识,那么在和外国朋友交流时遇到他们感兴趣的有关我们国家的文化而询问我们时,我们就会手足无措、尴尬万分,相互交流的目的也会达不到。总之,内容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富有时代气息,体现时代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语言素材典型,语言情景真实,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和跨文化意识等有机结合。尤其是在风俗习惯方面讲了许多有关跨文化意识的知识,是一套初中学生学习目的语国家语言和文化的好教材。但是培养初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靠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利用好这套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注意从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不但学习语言而且了解使用这种语言的人民的文化,将跨文化意识贯穿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