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院《国庆节》活动活动意图: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新中国建立了,并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在孩子们的心里也有一颗爱国的种子,他们愿意去了解的多是一些直观形象的事物,比如:我们的国旗、天安门,他们想去祖国的首都看一看,他们愿意听老师讲有关抗战的故事,他们爱国的心情绝对不比我们成人的差,体验中心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活动目标:1.知道我们的首都是北京,祖国的建立是在天安门举行开国大典,萌发爱国的情感。2.了解天安门的建筑特点,能利用各种材料搭建出大概的模型。活动准备:天安门屋顶、砖块、KT板、汽车模型,木头积木、塑料玩具等活动过程:一、班级组织活动欣赏新中国成立的录像,了解简单的历史。二、体验中心组织活动(一)简单了解活动规则教师:今天建筑院要建筑天安门,我们先来做好准备工作。(二)看电视了解天安门的建筑特点教师:再过几天要过什么节日?那你们知道我们的首都是哪里吗?祖国成立在哪里举行开过大典呢?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三)教师先提问再赏图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天安门,它有几个门洞?几个柱子?屋顶是什么形状的?还有什么?红旗有几面?你还看到了什么?教师:我们一起来搭建天安门庆祝我们祖国的生日,看我们都有什么材料?可以用这些材料来搭建哪些部分呢?我们一定要一起商量好,分工合作。(四)幼儿搭建,教师观察指导。1.引导幼儿一定要先讨论分工,选定合适的搭建位置,再开始分工合作。2.幼儿开始搭建,发现困难,大家都急于摆弄房顶的模型。教师提醒,房顶是开始就要搭?还是最后才搭?幼儿马上改变方案开始建筑。3.很快他们遇到新的困难,拿什么来搭天安门的门洞呢?一位幼儿从泡沫积塑中找到了拱形玩具,幼儿七手八脚就摆在地上,便在上面搭屋顶了,这时有幼儿提出,太低了,天安门可高了,这太低了,我也及时肯定他的说法,并引导幼儿怎么搭高呢?拱形的玩具本身就很低,怎么可以弄高呢?有幼儿用3个拱形玩具拼高,但是中间的洞被破坏了,而且拱形玩具只有3个,还要搭别的门洞,马上一位女孩子拿来了砖块,把两边垫高,上面再摆拱形玩具,问题解决了,幼儿一阵欢呼。4.搭建好主体后,幼儿开始分头装饰起来。很快漂亮的天安门搭建成功。发现五个门洞幼儿只建了三个,九条柱子幼儿只建了六条,教师提示幼儿注意,孩子们已经转移注意都去搭桥了。5.搭桥过程中的探索活动。天安门搭建好了主体,发现幼儿兴趣转移了,教师便鼓励幼儿专注搭桥,搭桥的过程中几位幼儿关注了汽车在斜坡的行驶情况。一位男孩子发现汽车不好行驶,他搭建了斜坡,斜坡的搭建吸引了很多幼儿来尝试汽车在斜坡上滑下。其中一位女孩子关注了摩擦力,她问:“老师你看汽车掉不下来。”她还尝试在别的物体上,发现汽车总是滑下来,她不停的尝试。在这个过程中,个别幼儿有了自己的探索,他们虽然没有按照老师的意愿去继续完成天安门的搭建,但是主动游戏的精神却体现的特别明显,当这些孩子一次次体验失败后,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想一直试验下去,由于时间的原因,老师提示幼儿可以去科技馆玩一玩有关摩擦力的实验,也许会找到答案,幼儿都表示下次要科技馆。这是幼儿想出的国旗大班幼儿具有寻找替代物的能力6.积木区幼儿在没有老师的引导下,搭建出雏形,他们发现自己区的材料太少无法完成天安门的搭建,于是便请老师帮助,老师提醒他们可以自己去制作或是借别的区的材料,于是这几位孩子开始再一轮的创作。搭建的雏形幼儿自制国旗黄衣服男孩主动到隔壁的区去借材料四位幼儿在丰富自己的创作效果分析:幼儿都能积极的参与到有组织的主题活动中,活动过程中幼儿遇到了材料不足的情况,有的幼儿可以自己独立去解决,拿别的材料去代替,有的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可以去借别的区的材料,并可以完成。活动中遇到了搭建的困难,幼儿可以相互帮助,说出自己的意见,并愿意去实施,整个主题搭建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虽然没有能按照9柱5门的规格来搭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能意识到自己未完成的任务,并说下次要从班里带来材料再接着搭。活动中也出现了小插曲,幼儿不再理会天安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