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迷藏》音乐教案——三年级上册教材分析: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富有情趣,也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课是融歌曲、律动、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综合课。学情分析:经过两年多的学习,三年级的学生已基本掌握了一些简单的音乐知识,如:节奏、音准、旋律等方面。但他们还处于低年级阶段,生性活泼好动,缺乏对学习的耐心和毅力。这就要求教师注重体态律动教学,让学生全身心的参与到音乐当中。《捉迷藏》正是形象生动、富有童趣的作品,因此,学生在兴趣上是浓厚的。教师需要设法让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音乐中,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音乐课堂,让他们在玩中学、学中乐,在音乐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学目标:1、完整地、准确地演唱歌曲《捉迷藏》。2、掌握3/4拍的强弱规律,唱准八分附点音符节奏,在歌曲中体验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和拟人化的音乐形象。3、能有感情地表达歌曲的意境,在歌曲中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激发对大自然以及美好生活的热爱,树立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准确地、有感情地唱好歌曲。教学难点:掌握附点八分音符,并能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创作、表演歌曲意境。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录音机、磁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营造氛围,初步感受。1、播放《捉迷藏》伴奏音乐。2、唱师生问好歌律动进教室。唱师生问好歌。营造音乐氛围,初步感受歌曲。问题创境,巧导新课。1、同学们玩过捉迷藏吗?说一说它的游戏规则是怎样的。2、导语:老师今积极举手发言,介绍自己玩捉迷藏的经历。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话题开门见山的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天给大家介绍四个小朋友,他们也很喜欢玩捉迷藏,他们分别是谁呢?玩得开不开心呢?让我们一起从歌曲中寻找答案。层层深入,歌曲表现。一、初听歌曲,回答问题。1、这四位小朋友分别是谁?2、他们玩得开心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复听歌曲,理解内容。1、出示课件,完成填空。___藏在花丛中,___躲到草帽下,___钻入谷堆堆,___缩进棉褂褂。2、为什么说春、夏、秋、冬四个小朋友在玩捉迷藏呢?三、再听歌曲,解决难点。1、是什么样的节奏型把四个娃娃表现得更活泼、可爱?(1)师范唱提示。范唱前四句两遍,哪一个效果更好?(第一遍把所有的附点音符改成八分音符来唱,第二遍则加入附点音符,并唱出3/4拍认真聆听、体验。对问题自由发言。(从歌曲的情绪、速度等方面得知他们玩得很开心…..)跟音乐小声哼唱并思考问题。举手发言根据自己对季节转换规律的认识来回答,体会歌词的趣味性。小声跟唱,熟悉旋律,可自由随拍子做律动。认真聆听、对比。体会附点音符的作用和特点。感受3/4拍的强弱规律。用拟人化的方式提问,实际上是变相在问学生歌曲的情绪、速度怎样,吸引学生对歌曲的关注。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发现自然界的规律。通过聆听对比,使他们清晰的感受到附点节奏的特点和作用。的强弱规律。)(2)出示四分、八分附点音符节奏型。a.带学生读附点节奏。b.指导学生按节奏读歌词。c.找学生跟着伴奏音乐按节奏读歌词。四、学唱歌曲1、弹琴伴奏,学生哼唱。2、教唱歌曲前四句,纠正错误,再次强调附点音符节奏。3、跟音乐完整演唱。4、师生评价交流。(想一想你们如果在玩捉迷藏,躲起来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演唱?)5、跟伴奏再次完整演唱。跟老师用手画拍子读附点节奏。按照节奏读歌词。进一步体会附点节奏。随着音乐伴奏,边打拍子边小声跟读。在老师的提示下迅速找到歌唱的状态,并跟钢琴伴奏用“啦”哼唱旋律。加入歌词演唱前四句,注意附点音符节奏。找出自己唱得不顺的地方,举手向老师请教。指出自己和原唱之间的差距在哪,如何改正。想着自己躲猫猫时的兴奋和怕被伙伴们发现的心理状态,用轻巧地、明亮的声音来演唱歌曲。在老师的指导下,用重拍击掌、弱拍拍腿的方式拍打出3/4的强弱规律,边打拍子边带上感情完整演唱。在学唱之前,先解决难点有利于更好的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