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新课程改革中的乱像VIP免费

新课程改革中的乱像_第1页
1/2
新课程改革中的乱像_第2页
2/2
新课程改革中的乱像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未来的很多年,让一群孩子围在一个教室里听课将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比尔盖茨语)的确,在▪大数据的挑战下,教育从组织到生态,都发生了地动山摇的“地震”。尤其是目前令人目不暇接的慕课、微课、翻转课堂、PK学堂等基于网络的教学形式的出现,大有“机器必将取代人”之势。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在教学中曾经一拨一拨地迎来了幻灯机、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电脑、网络、电子白板、微格甚至有的地方还迎来了ipad等教学技术,也曾经一拨一拨地送它们离开了教室,唯有我们至今还在教室坚持着。但这次却不同了,教育正面临着一场自下而上的改革,可能这次送走的是我们自己……纵观近几年的教育之现状,真可谓是一个缔造教育神话、创造教育奇迹的时代,在媒体和地方政府的推波助澜之下,从杜郎口现象的横空出世,到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的威名远扬,全国各地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重点是课堂教学改革,在“有效教学”还没摸出多少“有效”的经验、方法的基础上,我们一些“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专家、教师直接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高效课堂”模式,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昌乐二中的“二七一教学模式”……但不管是“有效教学”还是“高效课堂”,核心做法好像都是限制老师的讲,提出了所谓的“三不讲”原则,即学生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会的也不讲,老师从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转”“满堂看”,而到如今的“翻转课堂”更是登峰造极,据说还是“绝不能讲”。真可谓剑走偏锋,追求极端。这恐怕已远远超出了教育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初衷,若钱老在天有灵一定会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钱学森之问”。广东省政府教育督学、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李伟成痛批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乱象为:“教师跳大神,学生似圣人,上课为作秀,无厘头裸奔”……过分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其中“自主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因此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但我们各地在实施的过程中却过分的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甚至异化为教师闭嘴,让学生信口开河,而教师不管学生讲得怎么样,必须予以肯定、鼓励,更有甚者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借口,任由学生歪曲经典,使高效课堂变成了“搞笑课堂”。“团团坐”的学习小组、四面墙壁上那一副副硕大的黑板、课堂上那上上下下、谈笑风生的秩序、廊道中那些贴在墙壁上的豪言壮语及心灵鸡汤……这些都是为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必备的“道具”。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若一个个学校新课改的成功是建立于优质生源的基础之上,那只能说明这场改革的失败;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课堂教学的任务既包括知识点的教学,也包括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的教学,也就是要将着重点放在知识的来龙去脉上,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而这却不是学生们所能做到的,必须依靠具有完整学科知识结构的教师来完成,因此过分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过分强调把课堂教给学生,只能导致学生所学知识的“碎片化”。鼓吹教育与科技的结合,忽视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本次课改正值互联网时代,因而许多地方把改革的着眼点都放在了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的应用上,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至今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料电子白板又后来居上,许多学校的黑板、粉笔逐渐退出了课堂,老师们也推行起了无纸备课、电子备课。到如今,一些发达地区又出现了ipad进课堂,学生上课变成了刷屏,作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新课程改革中的乱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