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寓言》教学设计《寓言两则》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细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当怎么写?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寓言两则》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保藏。《寓言两则》教学设计1教学要求:第1页共23页1、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并写出课后第3题中带点词语的意思。2、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3、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借助注释和译文读懂课文内容。教(学)具:第2页共23页字典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学过哪些文言文?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说说怎样学习文言文?2、新课学生借助注释和译文自学课文,解决不了的词句标出,在小组中探讨。3、小组合作学习第3页共23页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一起说说课文的意思,解决不理解的词句。全班沟通,老师点拨讲解屏幕出示: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学生说说句意,重点说明带点字的意思。亡:丢失。鈇:斧子意:怀疑其:代词,他的。第4页共23页邻:邻居。子:儿子。有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怀疑是他邻居的儿子偷走的。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看法无为而不窃鈇也。视:看。其:代词,指邻居的儿子。行步:走路。窃:偷。第5页共23页颜色:指面部表情。言语:说话。无为而不:没有一样不像。(他)看邻居的儿子,走路的姿态,像偷斧子的;面部表情,像偷斧子的;说话的腔调,像偷斧子的。举止言谈(一言一行)没有一样儿不像偷斧子的。俄而,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复见其邻人之子,动作看法无似窃鈇者。俄而:不久。第6页共23页谷:地窖。后来再看邻居的儿子,举止言谈没有一点儿像偷斧子的了。4、朗读自己说说课文的意思。朗读课文,试背诵。通读全文,背诵课文。5、作业思索:丢斧子的人为什么前后的看法发生了转变?这个故事告知我们什么?第7页共23页《寓言两则》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需符合事物客观规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事与愿违,培育学生的思维实力。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拔苗助长”、“盼望”、“着急”、“自言自语”、“力倦神疲”等词语的意思。3.接着训练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实力。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8页共23页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体会文中描写人物言行、心理活动的.语言。2.教学难点──如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总结出寓意。课前打算:1.多媒体课件。2.薄型卡片。3.文字投影片。教学时间:2课时第9页共23页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一些短小而生动的故事,一个故事寄予着一个深刻的道理,这样的故事呢,我们叫它──(出示词卡寓言)1.学习“寓言”(出示词卡:寓言)正音。第10页共23页写“寓”字时留意最终三笔。(多媒体演示)理解:“寓”是什么意思?2.学习“则”有两个寓言故事,我们就叫它──(出示词卡:寓言两则)正音。理解:“则”在这里作量词,相当于……?二.范背,初步了解故事内容。1.我们先学习其中的一则寓言故事,题目是──(出示词卡:第11页共23页拔苗助长)正音。2.范背。边听边想:故事说了一件什么事?3.沟通。三.解题,揭示本课目标。1.解题。2.质疑。⑴你认为题目中哪个字是关键?第12页共23页⑵围绕“助”字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探讨?⑶沟通板书:缘由做法结果道理3.揭示本堂课目标。四.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1.学习第1自然段。⑴轻读,想想: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⑵沟通板书:盼望理解:“盼望”什么意思?第13页共23页⑶默读,圈词。为什么不用“希望”而用“盼望”,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那个人盼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⑷沟通。※动作:“每天……看”“转来转去”※神态:“着急”(出示词卡:着急)正音、理解。※语言:“自言自语地说……”(出示词卡:自言自语)理解、积累。第14页共23页(出示词卡:自()自()语)※感觉:“禾苗似乎一点儿也没有长高”(映示投影片:可是一天,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