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太阳》听课心得体会本学期有幸听了一节张雪梅老师讲的《番茄太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张老师自身情绪的渲染、精彩的过渡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学生边读边悟,融入当时的情境。特别以“情”为纽带的教学,给我的启发不小。“感人心者,莫乎于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和发展的。本文中“明明的笑”可以说是牵动着作者的心弦,打动着每个阅读文本的读者。在教学过程中,张教师紧抠“笑”,设计了发现、对比、迂回、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比较有效地唤醒了学生情感的体验,同时,对学生人文价值观进行了积极地引领。主要通过以下几点:(1)发现“笑”的语句,初悟“番茄太阳”的含义。教学伊始,张老师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明明的笑”的语句,让学生初步感悟“番茄太阳”的含义。接着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笑”的语句子,再次去感受,去品味,去想象明明的笑脸。而后,请指名学生朗读喜欢句子,并进行了这样几次自然的追问,“这笑听起来……”“让上我们感觉到……”“我们仿佛看到了女孩……”,这样学生不光从语言文字的表面感受到了明明那种灿烂的笑脸,活泼的身影,而是让学生在进一步的品味中,在单调的文字中读出了一个鲜活的明明——亲切天真可爱。(2)深入“笑”后背景,再悟“番茄太阳”的别样意义。“读了这么几句明明爱笑的语句,你有什么问题吗?”张老师请学生自由质疑,顺势引出明明是个盲童的背景。然后通过读、说、议几个环节体味明明遭遇是不幸的,如这样的想象设计:明明怎么和外界接触?又如:明明在生活中会碰到的许多困难时,教师先是例举了“喝水时倒开水;出去和小伙伴玩等,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想象,感受她的可爱让人“隐隐心疼”。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再读描写笑的语句,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对比、震撼,为明明虽是这样一位先天的眼盲孩子但又是如此乐观、开朗而深深地感染。(3)迂回“笑”的内涵,三悟“番茄太阳”深层内涵张老师引领学生在自读、品味、想象“明明的笑”后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你会用怎样的词?学生有的说灿烂;有的说是天真,有的说可爱的在深入了解明明的身体情况和探究作者“我”的心情变化的原因后,张老师又问:“仅仅是我一个人在享受明明的笑吗?这是一种怎样的笑呢?”学生此时的答案是:灿烂天真、乐观、温暖、爱生活。这样的一问两处设,有纵深有层次地突出了“笑”的深层内涵,学生再读那句“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世界上最美的‘番茄太阳’。”一句时,内心除了涌动着真诚的感动之外,还能体味到了爱心包含的意义。是啊,残疾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向往光明,追求美好,那我们岂不是更应该如此?张老师没有就此停住‘番茄太阳’的传递,她请学生读读课文说说“是什么能使孩子有这样灿烂的笑”,感受父母对明明浓浓的爱;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体味社会上的他人对明明纯纯的爱;介绍作者的背景资料感怀作者纯真的爱。相信在这节课之后,这“红红的‘番茄太阳’会一直挂每个学生的心中,挂在听课者的心中。我觉得处理此类情感型课文的关键在于让学生“情动而辞发”,让学生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产生共鸣,引导学生在情感世界里走个来回,既能深入文本,充分挖掘语言文字里所包含的情感因素,又能跳出文本,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储备,在学生的情感世界与文章的情感内涵之间打开一座心灵之门。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明白了很多。首先,要想讲好课,教师首先自己要进入文本。教师只有自己进入了文本才有可能把学生也带到文本里来。这就需要课前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备好课,钻研教材。其次,上课的时候要随时注意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而制定教学方法。最后要学会用一些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一堂课中把握住学生,并适当的引导,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让学生深入文本,感悟文本。红山小学李颖2016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