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呼兰河传》读书笔记《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汇编15篇读完某一作品后,信任你肯定有许多值得共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保藏。《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始终以来我对封建思想的相识,就是书本上写的:男尊女卑、麻木的国民、封建愚昧。最早读到反对封建文化的文字就是鲁迅录入到第1页共58页课本中的文章,《呼喊》、《彷徨》等系列的小说。阿Q正传、孔乙己、狂人日记等。但是说实话,当时真的没有好好读过,只是觉得写的很惊奇,里面的人惊奇、写作的视角也很惊奇。读完了《呼兰河传》,我觉得自己才渐渐地了解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哪些文人志士对于国民的那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你可能觉得很惊奇,《呼兰河传》看起来像是一本自传、或者说地方传记,怎么会和封建思想扯上关系呢。下面来听我渐渐说。《呼兰河传》,写的是1910年前后,中国东北以“呼兰河”为中心的一座普一般通的小城呼兰,以及普一般通的人的普一般通的生第2页共58页活。小说一共分为七章,第一、二章对呼兰河城风情的描绘。气候寒冷,小城简陋。城里有十字街、东二道街、西二道街。东二道街上的大泥坑、两所学校、染缸房、磨坊;西二道街上的米铺、药店等等。第三、四章是第一人称“我”的童年回忆,关于我小时候的生活,主要在后花园。我的家是荒芜的,还有租住我家房子的几户人家养猪的漏粉的,拉磨的、赶车的,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第五、六、七章就起先写人,写了赶车的胡家的小团聚媳妇、写了我家的长工有二伯、写了拉磨的冯歪嘴一家绝地而生。然后小说就这么戛然而止了。所以我觉得这本小说也可以叫《我的童年》,我生长的那座城和那座城里第3页共58页的人和事。为什么说这本书让人读到了封建思想的荼毒呢,给大家简洁的讲一个书中的人物,老胡家的团聚媳妇,老胡家是以赶车为生的,有两个儿子,两个儿子各取了一个媳妇,两个媳妇又生了一个儿子,一家人勤劳能干,大家都觉得他家以后要勤劳致富奔小康。不过大媳妇生的是小孙子,二媳妇生的是大孙子,这个团聚媳妇就是给小孙子预定的,8岁下聘。12岁花了大价钱坐火车从辽宁接过来的,这个小姑娘活泼开朗、12岁已经张到14岁的身材了、头发又黑又长,梳着很大的辫子、坐得笔直,走得风快,吃饭就吃三碗。但是却被婆婆以及城第4页共58页里的人视为怪物。遵从“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的古训。有事没事就毒打她,心情不顺就打她。始终打到她见人就怕、精神不太正常了她的婆婆看她大吼大叫,认定她是被鬼附身,左邻右舍的人也起先看喧闹、出办法。吃整毛的公鸡然后捂在被子里、吃黄连加瘟猪肉、跳大神、抽贴、当众洗开水澡、烧香火、剪她的头发等等,最终在一个普一般通的早晨,小团聚媳妇死掉了。后来这家的婆婆为了团聚媳妇哭瞎了眼睛,大孙子的媳妇跟人跑了,婆婆因此疯了,这一家至此败落。读完了整本书,还是感觉很悲凉的。除了团聚媳妇,还有敢于自第5页共58页由恋爱的王大姑娘也死掉了、我家的有二伯和老厨子,同处于社会底层被剥削的人却是其他凄惨故事最干脆的看客和推手。就像鲁迅说的中国人历来是排着吃人的筵席,有的吃,有的被吃,被吃的也曾吃人正吃的也曾被吃。就共享到这里了。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我们的身体在上班,我们的灵魂可以通过文字穿越时间和空间来感受风情万种、世间万物。我觉得读书多的人肯定是睿智的人,也肯定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宽容的人。作者:kiki第6页共58页《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本著作,她利用七篇故事加上尾声来体现自己快乐的童年以及自己思念童年的心情。文章一开头就把那个叫做"呼兰河"的东北小城给描述出来了,以卖馒头的、豆腐的;卖豆芽菜的、凉粉的、麻花的;行路的、车夫等一些人来体现呼兰河不同群体的形象。我最喜爱的还是有子二伯的故事。有二伯说我们家的长工,性格非常怪异:给他东西吃,他不吃;不给,他就骂。有二伯有很多外号:"有二爷"、"有子"、"二掌柜的"。当他被比他小许多的"我"的父第7页共58页亲打时,没有抗拒,后来却用偷来实施报复。这本书表达了两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