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的内能(第一课时)教学设计象山港书院童建鹤课题物体的内能课型新课年级初二(初三)教学目标知识与内容:1、知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运动,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并且具有动能;知道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并且有势能。2、知道物体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知道物体内能有关的意义。3、能区别物体的内能和机械能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能量。方法与技能:4、通过课堂小实验,能真正得到学习的乐趣,并能利用实验现象来得出科学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技术、社会目标:5、通过学习内能,能初步认识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内在联系。重难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分析、归纳、讲授、提问、举例、启发。学法指导观察、分析、归纳、讨论、迁移法。教学准备预备道具;收集图片,视频,并制作课件。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以【活动】方式引入“乳酸菌”,从生物分类角度引出细菌,从而导出课题——细菌和真菌。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杯饮品AB,有同学想品尝一下吗?你尝出了AB分别是什么呢?其中一杯是老师用另一杯做原料而制造出来的,你知道是哪一杯吗?老师用纯牛奶制造成酸奶,我是加入了一种重要的生物,你知道是谁吗?你是怎么知道乳酸菌的?学法点睛学生回答学生畅所欲言乳酸菌通过活动引入,引发学生兴趣,而且品尝饮品又是学生喜欢做的。学生大胆发言,调动课堂气氛,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行为。渗透科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学科。所以观察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是我们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预习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质量。1合作探究第一部分:了解细菌的特点。1、分布的广泛性细菌的分布范围,空气、陆地、海洋、生物体...。2、细菌是微小的生物(微生物)3、细菌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多数有利:a.可用在制作酸奶、食醋、泡菜等b.能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变为无机物。促使自然界物质循环c.人体内多种细菌有益健康少数有害:a.使生物体患病b.使食物腐败4、细菌分类:根据形态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5、细菌种类:2000多种6、细菌结构:单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组成,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核区),也叫拟核。属于原核生物。你都知道细菌的那些特点?简单介绍细菌大小,直径(举例如300个细菌按宽度平行排列的厚度相当于一张普通纸的厚度),所以用肉眼看不见,要用特殊的仪器----显微镜观察。【展示图片】展示各种细菌的形态自学P58找出细菌的特点学法点睛学生回答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再次思考,交流【活动一】辩一辩:对人类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展示学生观察思考学生看书自学【活动二】找一找学生大胆发言,让所有学生参与课堂行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交流评价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形象展示落实重点,从而达成知识目标3通过活动学生有了直接的感受,突破难点,从而达成知识目标3。图片展示直观形象,突破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达成知识目标,方法和技能目标,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归纳、整理可以将杂乱的事物简洁化、条理化。学习中多应用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常见的整理方式有:图、表等等2合作探究第二部分:自主学习真菌的特点。通过一张面包上面的霉菌图片引出真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放了几天的食品上有霉斑,这是什么引起的?霉菌是真菌,你能仿照细菌特点的学习过程,自学P59,结合生活经验,完成真菌特点学习手卡制作。【提问】细菌、真菌的本质差异在于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活动三】仿一仿学生展示,点评,修正补充学生回答提倡细心观察生活,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精神,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通过活动来达成知识目标2和3,落实重点,同时渗透知识迁移这种学法。也复习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拓展提高第三部分:寻找食物保存的方法。1、干藏法2、冷藏法3、真空保存法4、加热法【提问】由于细菌真菌分布广泛,对食物又有腐败作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来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比较长时间保存食物?学生讨论回答学生思考,回答尽可能的让所有学生参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