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分析文章的表现手法背景知识一)、写作手法类•1、对比(对造)手法•2、衬托手法:(烘托、反衬)(以动衬静、以响衬静、以乐衬悲)•3、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造成悬念,使读者对人物性格品质或事物的特征印象深刻、鲜明。•4、象征(托物言志):用形象的描述揭示内在意义,具体可感。•5、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6、借物喻人7、动静结合•8、想象(无中生有)9、联想(由此及彼,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10、虚实结合•11、插叙12、补叙13、倒叙背景技能怎么写;写什么,表现什么(内涵分析:句不离段);与上(下)文在内容及结构上的关系(外延分析: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示例示例1《青青庭院》:13.文章写庭院的绿,可是第3段却详写了儿时捉蜜蜂的趣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答案:运用侧面描写,写出了故乡的庭院是我儿时的乐园,间接地表现出了绿的盎然生机,表达了对青青庭院的深深怀念。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写什么插叙的作用13.第五段文字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3分)考查能力——重要段落作用的理解。背景知识——1.重要段落:开头段、插叙段、补叙段、结尾段2.插叙作用——(点明段落类型,)写什么,表现什么(内涵分析);与上(下)文在内容及结构上的关系(外延分析: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建构答案——运用插叙,追述父亲在我工伤后背“我”,精心照料“我”的往事,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与“我”背父亲相结合,交代了“我”“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的原因,同时为篇末抒发对父爱的无限感激做铺垫。借鉴:《苦练》运用插叙,追述父亲在我工伤后背“我”,精心照料“我”的往事,突出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与“我”背父亲相结合,交代了“我”“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的原因,同时为篇末抒发对父爱的无限感激做铺垫。要点回顾:插叙作用——(点明段落类型,)写什么,表现什么(内涵分析);与上(下)文在内容及结构上的关系(外延分析: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插叙陈招娣强忍伤痛坚持训练的三个事例,说明她脾气倔强、不甘服输,并不是一个吃不起苦的姑娘;点面结合,交代了她之所以“走”的原因,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她顽强苦练的精神。补叙的作用课文链接:《智取生辰纲》末段:分析补叙段的作用——写什么,表现什么(内涵分析);与上(全)文的关系(外延分析: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补叙吴用等实施计谋的过程,揭示杨志中计、吴用等人夺得生辰纲的原因,赞扬了吴用等农民起义英雄的足智多谋。要点回顾:补叙作用——(点明段落类型,)写什么,表现什么(内涵分析);与上(下)文在内容及结构上的关系(外延分析: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补叙的作用中考链接:《藏羚羊的跪拜》:13.第6段引述了报载的猎杀藏羚羊的文字,有什么作用?(4分)猎猎寒风扯破了天边的云朵。我缓缓收起照相器材,一片惆怅中,我想起了这样的文字:“夜幕降临了,汽车前灯亮了,成百上千头藏羚羊向危险地带狂奔而去。枪声四起,藏羚羊嘶鸣不止。飞扬的尘土染成了粉红色。偷猎者驱车而去。……一头藏羚羊已经被剥去了皮,它不住地淌血。幼羚羊依偎在死去的母羚羊身边,吮吸着它冰冷的乳头……”。试题特点:分析补叙的作用。答案:点明上文藏羚羊受惊吓的社会原因,揭示了人类残害生灵的暴行及其严重程度。示例示例2:2009年文学类阅读《向一棵树鞠躬》13.文章写榆树,却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由写树到写人,引出这棵树的生长年龄,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借物喻人,丰富了文章的内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题。(3分,写出一点得2分,写出两点得3分。)怎么写————写什么————为什么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不离中心示例示例3:2012年文学类阅读《像蒲公英一样生存》13.第3段写“长在丰腴土地上的蒲公英”和“被园艺师栽培驯化的蒲公英”,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案:与后面写的卑微的蒲公英形成对比,衬托出生长在墙角、缝隙中的蒲公英的生命的内涵;用以说明同种类型的生命,处于不同的生存境遇,会有不同的生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