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来宾市忻城县实验小学韦喜英邮编:546200联系电话:13788778099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于是,数学课程作了调整,增加“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的内容,并明确提出要“要加强口算,重视估算”。纵观教材,不难发现,估算已在数学教材的许多领域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且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因此要重视估算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估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让估算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帮手。一、掌握估算的方法估算不是乱猜,而是一种数学思考,用一种简便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的方法。学生学会一些基本的估算方法,是提高估算能力的基础。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重指导学生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有重点的训练学生判断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估算方法。常用的估算方法有:凑整法、取中间数、四舍五入法、去尾进一法、先估后调法等。当然,估算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在实践中自己不断去发现和总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如二、养成估算的习惯1教学论文在数学学习的知识领域里,计算教学占小学教师课时总数的58%,即每一个知识都需要它的参与才完整。所以,在数与代数的知识领域里,教材的编排顺序都是口算——估算——笔算。由此可见,计算中的估算是事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系统计算前进行估算,可以估计出得数的取值范围,为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学生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感。如本班学生计算较马虎,看错数字的、看错计算符号的,或是乘法口诀念错的,由此常出现很离谱的结果。对此,在学生学会相应知识的估算后,在做练习时我总要求学生在计算时,先估算,求出近似答案,再笔算,求出正确合理的计算结果。由此,机能避免或减少错误,又能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喜欢计算,对计算有信心。在学生掌握了一些的估算方法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渗透和训练,时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着进行估算:在计算前培养估算的意识。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在计算前进行估算,结合题目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估算的方法,比如有这样的题目“先估一估,再算一算”,教师一定要重视。在计算前多问:得数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知道的?通过在计算前估算,知道了得数的大致范围,为下面计算的准确性创造了条件。2在计算后培养估算的意识。教师经常在计算后,问一问学生:计算结果对吗?为什么错了?是否符合在计算前的估算范围,是否符合现实生活的实际等。平时也要求学生自己在计算后估算,在发现问题后,做到及时改正。经常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了估算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估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估算的结果没有正确错误之分,不能简单认为估算结果越精确越好,而是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选择方法。长时间坚持在计算后估算,学生肯定会偿到估算的“甜头”,就会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的意识。而不是“估算只是在课堂上有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多提供给学生估算的机会和多指导一些估算的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实现估算在数学能力培养中的价值。三、感受估算的魅力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于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实践表明,越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熟悉的内容,在情感上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基于此可以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味到估算就在身边,感受到估算的实用性,从而对估算产生亲切感。比如在教学乘法估算前,可以设计一问:我们学校大约有多少名学生?学生们纷纷猜测。有的说:“我们班大约有70人,我们年级有6个班,照这样我们年级共有420人,全校有6个年级,大约3有2400人。”也有的会说:“每班大约有70人,有36个班,全校大约有2800人。”……因此很自然地引出了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