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子书包教育价值的宏观认识电子书包尚在实验阶段,就备受关注。有人关注电子书包能给学生的肩膀减负,有人关注电子书包可能带来的教与学方式的改变,有人关注电子书包会不会影像孩子视力…关心也好,担心也罢,关注比没人关注好,证明电子书包对教育的影响力是真实的、其潜在冲击力远大于以往的任何教育信息化应用,因为它装备的是每一个学生。电子书包将会普及。和数字化生活的到来一样,信息技术向生产生活各个领域的渗透不可阻挡,所以不用怀疑也不应排斥,要做的只是做好准备迎接这个新事物、把握好这个促进教育发展的新机遇。对电子书包的教育价值,似乎更应该从大教育的视角来看。首先,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电子书包不是孤立的一个笔记本电脑或一个PAD,它生逢其时地诞生在云计算、移动互联和智能终端日渐成熟、深入人心的时代,所以一开始它就是“云-端”模式的一部分,我们在设想电子书包的教学应用时,除了人手一机,不要忽视其背后教育云的强有力支持。书包的普及,将使学生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是城市、乡村,无论是名校还是薄弱校,都有了一个能与国家(社会)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随时联通、互动的通道,这就给喊了N多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一个可以使(占大部分的)缺乏优质教育资源(主要是师资资源)又无法通过现行的名校共建或师资流动模式来支持的薄弱校真正获得优质教育资源的平台,尤可贵的是这些资源可以直接惠及每个学生。所以,从国家(地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视角看,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集中人财物力,建设好以名师精品课、名校公开课为核心的优质信息化教学资源,就会给积年难治的教育不均衡现状带来实质的改观。其次,有助于教育减负。说到教育减负,就不仅是指要减轻学生肩膀的负担,而更是指要实实在在地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和学生学习负担。前者是得益于数字化本身带来的书本数量的减少,减轻的是书包的物理重量、学生的肩膀负担,这点比较容易看得见也比较容易见效;后者则要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常态化,以及随之而来的教学理念的更新、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逐步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益来实现。虽然这可能依旧会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但可以肯定的是,当教学信息化装备到每个学生后,相比以往只是为教师提供信息化备课和教学支持,信息化的生态环境有了根本的不同,在师生教学相长的内生动力的支撑下,这个过程很可能会加速发展。电子书包的应用,会使个别化教与学逐渐成为教学共识和教学常态。每个学生有自己的学习目标,一个班的孩子也不用齐步走;教学效率的提高,也会使学生有更多的学习时间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其三,有助于信息化教学的健康发展。以往的教育信息化应用一直纠结于理念、耽搁于资源,其实只要有了健康的教学信息化生态环境,应用的问题在应用中可以自然解决(看看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应用莫不如此,基础教育领域的信息化是喊得最响用得最差的),而教育云与电子书包恰为构建这样的环境提供了绝好的基础。以往我们熟悉的信息化教学行为,诸如多媒体互动阅读、科学模型虚拟探究、网络互动教学等等,以及我们关注的信息化教学效果,诸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难点知识的认知难度、提高学习的参与深度(行为、思维)、建立及时的互动反馈、扩展学习的信息空间等等,都会在这个新的生态下获得自然健康的发展。从教学模式上说,电子书包和以往“人手一机条件下的网络教学、自主学习”没有大的分别,但电子书包的便携性、易用性和更丰富的教学应用,会使它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随身的学习工具和平台,而教学者、学习者、学习资源、学习工具、学习环境的“整合”,会帮助教师完成“从传授者到指导者”的转变,帮助学生完成“从被传授者到学习者、从自己学习到自主学习”的跨越。虽然看好电子书包的教育价值,但对其未来发展还是有几许担忧。被这些年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风风雨雨吓怕了,毕竟电子书包依然是政府主导、甚至是政府采购为主的,面子工程、地方利益、拼爹的采购模式…都可能制约教育云和电子书包产业的健康发展;而能否有效建立起包括设备制造商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