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株洲市石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项目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等文件精神,根据株洲市石峰区中小学幼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一、项目目标1.技术应用有改变。引导学科教师从自身工作环境与需求出发,围绕学科重难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身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案例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2.专业发展有环境。帮助教师学会利用个人空间、教师工作坊、区域研修社区,参与混合研修活动,能够利用手机移动端“良师通”、数字备课工具提供个人工作效能,从而熟悉和运用技术手段形成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环境促进自身成长。3.骨干建设有团队。以本次培训为契机,培养各学科区域及校本研修的骨干队伍(市镇混合研修管理者、教研员、学校混合研修管理员、教研组长等),推进区域混合研修导师团队建设,形成常态化骨干研修团队。4.资源建设有成果。基于一线教师与研修导师团队的实践,通过个人建设、团队打磨、区域推荐的方式形成一批信息技术学科应用精品作品集,包含突破重难点的微课例、课程诊断实例、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件等,推动本地的学科资源建设。二、培训对象株洲市石峰区中小幼教师,约1200人。三、研修内容与安排本次培训以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为主题,设计五个模块的递进式培训课程;教师依据训前诊断测评报告、本校教学环境和自身需求,从相应的主题和丰富课程资源中,选择相关任务及课程,需完成50学时学习任务。模块研修课程混合研修任务及活动任务主题作业(成果)简介线下活动安排第一阶段感受技术魅力课程导学(师德、技任务1: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制定请根据诊断测评结果,结合本校信息技术环境条件、教学进度和项目安排,选择将执教学科坊研修(推选作品):请各校学科坊组1/9提升综合素养(任务1,时间2周)术素养及平台操作指南)信息技术助力解决学习难点研修计划的一节课的重难点,制定研修计划。织线下交流活动,对本坊教师在本阶段完成的线上作业进行研讨点评,推选拟重点研磨的“种子作品”。第二阶段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设计(任务2,时间2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准备课程(资源检索、课件制作等)任务2:撰写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设计请参考上阶段制定的研修计划,围绕即将执教的一节课,撰写教学设计,重点说明将如何应用PPT投影、交互电子白板或网络移动等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课堂教学。第三阶段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任务3选1,时间4周)简易多媒体环境任务3-1:分享简易多媒体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案例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简易多媒体环境下运用PPT投影等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与学的课例(鼓励提交视频形式的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课例片段;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提交课例的PPT课件)。校级坊研修(研磨优品):请各校(园)组织线下课例观摩活动,对各学科坊推选的“种子作品”课堂实施情况进行观摩点评(鼓励有条件有精力的学校对本校所有参训教师的课堂实践情况进行观摩点评),推选本校“优品”。交互多媒体环境任务3-2:分享交互多媒体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案例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交互多媒体环境下运用电子白板等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与学的视频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视频片段)。网络移动环境任务3-3:分享网络移动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与学的案例在上阶段教学设计及学友观摩点评的基础上,提交一份网络移动环境下运用IPad等移动端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与学的视频课例(可为一节完整课,也可为其中某一精彩视频片段)。第四阶段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评价(任务1,时间2周)信息技术助力教学评价类课程任务4-1:完成一份课后测试卷教师根据培训期间自己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实践的情况,提交一份课后检测试卷。区域坊研修(展评精品):研修网项目组联合各项目区域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