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卷后谈2016年高考数学试题阳泉市盂县一中高硕连续参加了两年高考数学阅卷工作,感触颇深。如何在高考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每个考生自己的水平,对每个考生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它对你数学成绩的影响也许是几分、十几分、甚至更多。根据我的观察与分析,就2016年高考数学有以下几方面与考生和老师们共勉。一审与解的关系有的考生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以致题目的条件与要求都没有吃透,至于如何从题目中挖掘隐含条件、启发解题思路就更无从谈起,这样解题出错自然多。只有耐心仔细地审题,准确地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与量(如“至少”,“a>0”,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等等),从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迅速找准解题方向。建议考生在平时的审题训练中,养成眼到,手到,笔到,遇题眼或重要条件时做好标记,预防漏掉,减少失误。二“会”与“得”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策略转化为得分点,主要靠准确完整的数学语言表述,这一点往往被一些考生所忽视,因此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考生自己的估分与实际得分差之甚远。如立体几何论证中的“跳步”,使很多人丢失1/3以上得分,代数论证中“以图代证”,尽管解题思路正确甚至很巧妙,但是由于不善于把“图形语言”准确地转译为“文字语言”,得分少得可怜。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语言表述,“会做”的题才能“得分”。建议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在黑板上多给出标准化解题过程,学生在整理错题时也要注意细节的重要性三快与准的关系在目前题量大、时间紧的情况下,“准”字则尤为重要。只有“准”才能得分,只有“准”你才可不必考虑再花时间检查,而“快”是平时训练的结果,不是考场上所能解决的问题,一味求快,只会落得错误百出。如2016年理科数学第20题解析几何,此题第一问得到轨迹方程并不难,但是相当多的考生在匆忙中把方程都算错,尽管后继部分解题思路正确又花时间去算,也几乎得不到分,这与考生的实际水平是不相符的。适当地慢一点、准一点,可得多一点分;相反,快一点,错一片,花了时间还得不到分。建议这类型题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加进检验一步,避免出现一问错,全体错的情况四难与易的关系拿到试卷后,应将全卷通览一遍,一般来说应按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顺序作答。近年来考题的顺序并不完全是难易的顺序,因此在答题时要合理安排时间,不要在某个卡住的题上打“持久战”,那样既耗费时间又拿不到分,会做的题又被耽误了。这几年,数学试题已从“一题把关”转为“多题把关”,因此解答题都设置了层次分明的“台阶”,入口宽,入手易,但是深入难,解到底难,因此看似容易的题也会有“咬手”的关卡,看似难做的题也有可得分之处。所以考试中看到“容易”题不可掉以轻心,看到新面孔的“难”题不要胆怯,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定能得到应有的分数.建议老师们在讲授的过程中不要给学生们灌输“哪道题易,哪道题难”的思想,容易给学生答题造成心理恐慌在此,经历过高考阅卷的老师提醒考生:1.解题过程中得到关键结果要停留几秒钟,审查一下这个结果有没有错。一旦出错,后面的解答也是费力不讨好。2.高考数学评卷的主观性很少,评分细则都是细分到每一分。对于难题不要怕,会多少写多少。3.正确理解“做对”与“做快”的关系。数学高考首先将准确性放在第一位,不能一味地去追求速度或技巧。狠抓基础题,先小题后大题,确保一次性成功。4.考试结束前几分钟,切记不要草率地把怀疑做错的大题的解答过程从答卷上涂掉(因为不存在倒扣分的问题),此时如果还有题目没有做,那么直接把你的分析过程写在答卷上。平常训练时要注意答题技巧,细节要完善,养成一种良好的做题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