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感知农奴生活一、俄国的农奴制一、俄国的农奴制2.想象一下农奴的生活?繁重的体力劳动、生活极端贫困贫困不堪的农奴富裕的农奴主家庭俄国农奴制特点:3、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十分严重,处于社会最低层,处境恶劣。1、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地主的土地上;2、农奴的人身、财产都属领主所有;这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年代农奴起义(次数)1801年~1810年83次1811年~1820年124次1821年~1830年156次1831年~1840年143次1841年~1850年351次1850年~1861年591次1.1.政治上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农奴制是国家脚下的火药库,尤其是因为军队也是农民编成的,便是更加危险了。”——时任全国警察局长给沙皇的报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需要哪些条件?俄国具备吗?为什么?雄厚的资本充足的自由劳动力丰富的资源和原料市场的扩大良好的环境技术知识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二、步履艰难的俄国工业发展英国的轮船国别人均收入(卢布)铁产量(万吨)铁路长度(千米)制度俄国71261606封建农奴制英国32338514603君主立宪制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经济比较《伏尔加河上的纤夫》19世纪中叶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形成这种状况的根源是什么?2.2.经济上经济上,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果戈里:《死魂灵》涅克拉索夫:《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反对沙皇专制的知识分子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19世纪40年代,一些平民出身的知识分子接过了十二月党人的旗帜,开展革命宣传工作,发动人民大众继续为废除农奴制而斗争。他们被誉为“平民革命家平民革命家”。3.3.思想上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俄国著名的思想家、作家,革命宣传鼓动家。出版革命的杂志《北极星》,表示继承十二月党人的事业。代表作有《怎么办?》时间:原因:1853年~1856扩大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转移国内的矛盾俄侵犯了英法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结果结果:俄国战败俄VS英、法、土(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四、克里米亚战争四、克里米亚战争在战争中,俄国士兵虽英勇善战,但形势却令人绝望;俄国士兵使用的步枪的射程只有西方军队士兵步枪射程的1/3;俄国士兵用帆船对付英法国家的汽船;由于克里米亚没有铁路,俄国士兵需用马车拉军需品,在抵达前线之前步行数百里。联军却在克里米亚占领区修筑了铁路,能及时地补充作战物资。除此之外,俄军还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甚至没有作战地图。军官也利用战乱侵吞公款、贪污军需实质实质::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战争政治上:农奴制激化了阶级矛盾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被农奴制阻碍缓慢发展,与西欧国家有很大差距。(根本原因)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沙皇专制统治的新思潮军事上:克里米亚战争暴露出农奴制俄国的落后,国内矛盾激化(直接原因)小结:---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国务会议“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二、俄国1861年改革主要内容(文明冲突的结果)改革的目的根本目的:巩固统治,维护沙皇专政直接目的:缓解国内矛盾,重振国威一、改革的酝酿(阅读)一、改革的酝酿(阅读)二、二、主要内容:主要内容:⑴⑴政治:政治:⑵⑵经济:经济:⑶⑶组织:组织: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享有公民权利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农民可赎买一块份地,,但需付高额赎金和承担义务但需付高额赎金和承担义务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强化村社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管理。签署1861年“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改革焦点问题:是如何化解来自封建地主的阻力。解决地主与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1)农业地区:地主不愿意解放农奴,更不愿意把土地分给农奴。(2)工商业较发达地区:希望通过解放农奴得到赎金投资工业。(3)草原地区:逐步分给农民土地,但需要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