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体育《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设计第一次课一、指导思想:本课以“健康第一”理念为着手点、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为目标、多元教学评价为手段,结合课标和教学实际,通过“挑战自我,熔炼团队”这一主线,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掌握技能、体验成功乐趣。同时,巧妙地引导学生挖掘隐性课程资源,培养健康行为和良好道德品质,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受益。二、教材分析:(1)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基本技术之一,起着全队相互配合的桥梁作用,也是各种技战术的基础。(2)通过练习,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提高学生球场视野和判断时机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3)技术要点:蹬地、伸臂、翻腕、拨球三、学情分析:(1)认知能力:三年级学生知识构建主要以第一信号系统为主,神经系统兴奋性较强,有意注意时间较短、规则意识较弱,同时各项生理机能尚不完善,但好奇心和自我意识较强,自我实现也逐渐显现。(2)技能储备:通过一二年级对篮球球性的各种体验,初步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技术动作要素,有一定的动作表象和球感,能够有效促进技能的迁移。(3)体能特点:该阶段学生协调性和灵敏性正处于敏感期。(4)体育骨干培养:该班少数学生体育素养较好,有篮球训练基础,可充分发挥其帮扶作用,提高课堂效率。四、重难点:根据技术动作要领和第一次课学生掌握情况分析,将本内容教学重难点确定如下重点:手型,全身协调用力传球难点:传球时机、准确性、协调用力接球难点:手型稳定五、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唤醒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通过探究、练习、归纳,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技术动作要领。2、运动技能:通过本次课的学习,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相距3米处连续完成4次以上传接球,其余学生能够在2米处完成4次以上。3.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在合理运动负荷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各项生理机能工作水平。4.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培养学生相互沟通和团队合作的意识,敢于接受挑战不断突破自我的勇气,懂得尊重体育规则。六、教法学法教法:1、情景教学法: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动机。2、任务驱动法:通过完成环环相扣的任务,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增强规则意识。3、直观教学法:通过讲解、示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4、条件诱导与限制法:针对重点、难点进行专门性练习以及对易出现的错误动作进行预防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提高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健康的行为方式七、教学流程设置情境:假设大家是情报人员,需在40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团队凝聚、篮球传接球技能攻破屏障、到达密码所在地破译密码。尝试体能力让学生依据自身的理解,尝试各种传接球的方法,引出本节课主题跑步翻牌:牌面贴有技术动作要领字,引导学生从起点出发按技术动作要领完成翻牌,提高运动负荷的同时,加深本次课教学内八、运动负荷及教学效果预计负荷:平均心率约115次/min,最高心率为130次/min左右,练习密度为40%-50%教学效果预计: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相距3米处连续完成4次以上传接球,无掉球。九、场地器材场地:篮球场一块、呼啦圈12个,篮球25个,扑克牌一副,音响一台,口哨一个地胶3个十、安全因素对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预设,合理规划场地器材;课中强调规则意识,有安全隐患环节多做强调,尤其强调做好接球准备后传球一、课后反思通过示范、对比、提出问题、讨论,尝试练习,引导学把握技术重难拿点,清晰动作要领蹬伸翻拨按技术动作要领进一一步练习,提高传接球的稳定性和成功率,同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识,适应传接球时机班级:3.8班学生人数:48人课次:第一次课上课教师:内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运动参与:唤醒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通过探究、练习、归纳,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描述技术动作要领。2、运动技能:通过本次课的学习,80%以上的学生能够在相距3米处连续完成传接球,其余学生能够基本完成。3、身体健康:提高学生灵敏性和协调性,在合理运动负荷的前提下,不断提高各项生理机能工作水平。4•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