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课堂实录曲德富滋育心根,如何操作?如何处理好知识、技能学习,以及发展儿童官能与滋育心根的关系?走进刘云生老师的语文课堂,看他执教《但愿人长久》,我们豁然开朗:语文课,用言语来滋育心根。正因为如此,刘老师的课旨归了语文的本原。一、课前谈话,了解沟通师:孩子们,大家好!我姓刘,大家就叫我刘老师。给我打打招呼,好吗?生:(没有人敢发言。)师:我听你们老师说,你们班最棒。谁来打头炮?我首先送你一张名片。生:哈喽,刘老师!师:中英文双语打招呼,够国际标准!(送上一张名片,并和学生握手)生:(全班轰笑)生:Nicetomeetyou,Mrliu!师:我成了“国际友人”!(送上一张名片)生:(众笑)生:刘老师,你好!师:我又“回国”了!(送上一张名片)生:(众笑,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师:看来,咱们班的孩子很会和别人相处,真是铁锹敲锣——响当当!呵呵,今天,我们是第一次见面,大家这样“聚精会神”地看着我,你联想到什么?生:我想到了卓别林。(众笑)师:(笑兮兮地说)我有那么丑?生:不是丑,是幽默!师:(走过去摸了摸这个孩子的头)这还差不多!生:我想到了邓小平!师:总设计师?不敢当!不过,我知道他的意思,我和邓小平一样,都是“浓缩的精品”!生:(众笑)师:我还想到了曾经教过我们的李老师,他和你一样,也戴眼镜!师:他,现在到哪里去了?生:调到北京去了。师:想他吗?生:想!师:什么时候最想?生:晚上,睡觉的时候。师:特别是有月亮的夜晚,是吧?生:(点点头)师:多重感情的孩子啊!今天,我能认识你,真是“三生有幸”啊!你叫什么名字?生:王诗韵。师:建议大家给王诗韵同学来点掌声!生:(热烈地鼓掌)师:短短的几分钟接触,让我感到,咱们班的孩子真厉害!不但有礼貌,还会联想。是不是每个孩子都善于联想,善于学习,我将拭目以待。【教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很快赢得了孩子的喜爱,拉近了和孩子们的心里距离,为上课时围绕文本的对话搭建桥梁。同时,这看似不经意的谈话,又蕴涵深意。一是了解孩子们联想的能力,为调整教学预设摸清情况;二是相机捕捉课程资源,为丰盈教学获取素材。】二、铺陈意象,诵读入境师:请看(出示一幅幻灯片:圆圆的月亮高高高地挂的天空中),你联想到什么?生:嫦娥奔月!生:我想到了中秋节。生:我想到了阿波罗号登月飞船。生:我想到了星球大战。师:想象真丰富!现在,科学技术比较发达,你们会想到这些。可是,在遥远的古代,山重水隔,人们望着那一轮或圆,或缺的月亮,会产生怎样的联想呢?你会背诵哪些写月亮的古诗词吗?生:我会背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师:不简单!背得这样熟!生:(争着举手)生:(摇头晃脑地背诵)《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师:有点小李白的味道!这两位同学都背诵的是李白的作品,能不能来一首其他诗人的?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师:这是谁的?生:张继的《枫桥夜泊》。师:还有最后一次机会,谁来背?(有一位同学把手举得高高的,嘴里还在小声地,急迫地说,“我!”)好,把这个机会给你!生:“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师:据我所知,我们在课文中,没有学过这首诗。你怎么知道的?生:在《唐诗三百首》中读到的。师:了不起,这才叫真的了不起!自己从课外书上去获得知识!生:(老师带头,和学生一起鼓掌!)师:在古代,月亮是许多诗人,词人,文人描写的对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不是诗,而是词。是距今900多年前,一位叫苏轼的大文学家写的。请大家欣赏。师:(配乐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学生完全沉浸在朗读所营造的情景中)生:(回过神后,热烈鼓掌)【语文是感性的存在,是生命的舒张。开课,教师从月亮的意象入手,让孩子们背诵古诗,把学生的视觉引向遥远的古代,既是语言的积累,也是意象的统整,更为学习课文铺设情境。】三、自读自悟,多元感知师:谢谢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