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素质教育的瓶颈-----教师素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全国推行素质教育改革。十年过去了,素质教育基本上得到了人们的认同,但在具体的实践上,现在的教育活动离真正意义上的素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于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教育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教育改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每个影响因素犹如水桶的块板,而最差、最短的那块就是教师素质。因为就教育本身而言,先进的教育理念、优良的教育制度设施等,都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师素质无疑是处于关键地位的。如果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其它的一切再先进,也将是无济于事的,教育“革新的成功最终取决于全体教师的态度”(拉塞尔,1996)。就整体而言,我国教师队伍的素质是不容乐观的。一、教育观念的偏失-----目中无人现在,许多教师面对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学生个体视而不见,满脑子只有两个字“分数”。把考分高的学生定为优等生,考分低划为差等生。学生考分高就喜笑颜开,学生考分低则阴云密布,学生的分数成了教师情绪的“晴雨表”。一位农村学生写道:“平时,排座位按分数,参加什么活动也按分数,就连老师的那张脸、那张嘴对同学也很有分寸,对差生一张嘴就是‘无能’、‘废物’。许多教师不仅围绕学生的分数评判优劣,而且以分数作为与家长沟通的唯一话题,把家长会开成“谈分”会。分数不但是学生的“命根”,也成了一些教追求的最高目标。既然在一些教师眼中,教育的全部价值变成了几个孤零零的阿拉伯数字。所以,他们提高这些阿拉伯数字的数值,学生的兴趣、爱好、身心健康等全放在一边。上海一家长在给<文汇报>(1997年5月5日)的一篇<我们的孩子太累了>的文章中写道:“我孩子眼下读初中二年级,她从清晨5点多起床,为了上课和做作业一直要到晚上10点多,我计算了一下,光用在学习、作业上的时间就长达13个小时。……更可怕的是,他们班级里有一半的同学得了贫血和胃病。由于上课做作业的时间长,许多学生经常产生瞌睡感,注意力不集中和视力、记忆力等严重下降的情况。“这是在教育方面全国领先的上海的情况反映,我国的其它一些地方、做错一道题而抄十遍、百遍的奇闻更是不绝于耳。鲁迅先生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救救孩子”的呐喊,对那些“目中无人”的教师应该是当头棒喝。这种“目中无人”的教师,是对教育观念认识的偏差。从深层意义上探究,即对教育的目认识不够。思考教育目的有两种逻辑:社会本位论和个体本位论。其实,个体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的一对基本矛盾,也是教育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教育目的的指向的根本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澄清“人”与“社会”这间的关系。人是由各个不同的个人组成的,而人本身又是“社会动物”。因为人不组成社会,人类就无法生存。因此,人组成社会的目的,归根结底还是为了人。可见,当我们把学生看作教育的主体的话,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当前的一些“唯分数”的教师已偏离了教育的根本目的,这与素质教育倡导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宗旨是格格不入的。根据阿吉利斯的关于人的“不成熟到成熟的”的理论,一个健康的人都是由不成熟以成熟的,但仅有少数人能够达到完全成熟。那是因为组织和社会机构体制障碍了人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学生走完这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以达到完全成熟。但愿我们的教师切实改变教育观念,做到“目中有人”,并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二、封建等级的师生观在中国古代的甲骨文中,“教”字被描绘成教师手执鞭杖教儿童学习知识的情景。教师是权威的化身,靠手中的棍棒维持其绝对支配地位。许慎在<说文角字>中把“教”字解释为“上所施,下所效也”,把师生关说为上下关系。这种观念,代代相传,至今还深深地根植于许多教师的头脑中在当今的中国,手执鞭杖在教书的老师可以说大行其道。学生作业做不好挨罚、上课不守纪律挨揍,稍不顺眼遭讽刺挖苦。更有甚者,对偷东西的学生脸上刺上“贼”字,强迫对自己不恭敬的学生口衔从厕所捞上来的塑料袋。学生在这些老师面前成了任意打骂的奴隶。在新世纪来临的今天,民主的思想已普遍为人们所接受。但许多教师口头上讲民主、自由,骨子里却是封建专制思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