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导学稿编号:0907主备人:刘英审核人:蒋丽琴使用人:使用时间:第三课悄然转变中的社会生活班级_____姓名__________评价______一、学习目标:1.通过近代中国在交通、邮政、通信等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资料和事例,了解近代人们在社会生活和思想方面所发生的变化。2.分析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及影响。3.了解近代社会妇女地位提高的史实,理解妇女社会地位提高的意义。4.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社会或现代社会生活的差异,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二、自主学习:阅读书本,完成下表:举例出现变化的时间(地点)生活中的变化新型交通工具的变化新型通信方式的出现头脑中的变化(1)______战争以后,现代意义的_____传入中国,阅读的人越来越多。(2)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①_____革命后,_____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②____观念深入人心,对地位高的人称呼有很大变化③争取___________④______地位的提高,她们开始走出家庭进入社会⑤新的生活方式_______、_________等受人们喜欢(3)_________体制的变化三、课堂探究:材料一:据1935年的报纸报道,江西某地举行盛大的节妇宴,表彰节烈,抨击女子妄谈自由、动辄离婚等败坏社会风俗的举动。材料二:1902年在《大公报》上刊登的一则离婚广告,其条件是“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2)材料二反映了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3)两则材料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哪一变化?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四、巩固练习:1.轮船等新型交通工具传入中国的时间是()A.19世纪70年代B.1840年C.19世纪90年代D.20世纪2.中国最早采用的新的邮政方式是在()A.清朝中期B.清朝末期C.民国初期D.新中国成立初期3.下列哪些日常物品的称呼能让人感受到近代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①沙发②馒头③尼龙④汉堡包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A.1909年,张某乘坐火车,行驶在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铁路上B.1912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C.1911年,王某通过报纸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D.1912年,赵某穿着中山装参加了一个重要宴会5.19世纪后期,由西方传入中国的近代交通工具有()A.轮船、飞机B.轮船、火车C.汽车、火车D.汽车、轮船6.1882年.中国第一家电话局开办于()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7.进入20世纪初期,中国人的社会生活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其中包括()①物质生活的变化②思想观念的变化③社会习俗的变化④新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A.戊戌变法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9.近代开始盛行的体现平等的称呼有()①先生②老爷③女士④大人A.①④B.①③C.②④D.②③10.阅读卡中“娜拉式的出走”一时成为风潮。这反映了进入20世纪的中国社会()A.物质生活有了很大提高B.老百姓的社会地位逐渐提高C.科学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D.自由平等的思想逐渐被人们接受11.以下表明清末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改变的有()①废除科举考试制度,改革了学校的课程设置②自由平等观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一些勇敢的青年争取婚姻自由③越来越多的男子觉得应该尊重妇女④科学思想逐渐进入人们的脑海⑤举行盛大的节妇宴,表彰节烈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12.男人剪掉辫子,女子缠足越来越少,这种变化开始的时间大致应在()A.1912年后B.1919年后C.1921年后D.1895年后13.1909年,《大公报》载文宣传一种文化娱乐方式:“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见的一样,不妨时常看看。”()A.听京戏B.看电影C.赏评书D.读报纸五、教与学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