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双语学校初三历史导学案编辑:葛腾校对:刘花第17课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中考目标】1.了解赫鲁晓夫改革。2.知道戈尔巴乔夫改革和苏联解体。。【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1、赫鲁晓夫改革:(1)时间:从1953年起开始改革。(2)内容: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采取了一些改革措施。(3)结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2、戈尔巴乔夫改革:(1)时间:1985年起开始改革。(2)内容:①开始把经济改革作为重点。②80年代后期,改革的重点转到政治方面。③开展“新思维外交”,追求苏美合作和所谓“欧洲大厦”。(3)影响: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3、苏联解体:(1)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激化了苏联社会的各种矛盾。(2)经过:①1991年“八·一九”事件使苏联分裂进一步加快。②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拉木图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宣告解体。1.比较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苏改革的结果及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我们应该从苏联解体东欧巨变中吸取哪些教训?2.理解苏联解体是社会主义遭受的挫折,不是社会主义的失败。【课时作业】1.“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削弱”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这个“垮了”的“超级大国”是()A.英国B.美国C.德国D.苏联2.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改革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B.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C.改革没有取得任何成果D.改革带来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3.20世纪80年代后期,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政治体制发生的急剧变化主要表现在()①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②国家权力分散③叶利钦控制了苏联全局④苏联解体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在评论某次改革时,一学者风趣的说:“太冷了,本想弄点木材烤烤火,想不到竟将整个房子给烧了。”据此推断,他针对的是()A.赫鲁晓夫改革B.匈牙利改革C.戈尔巴乔夫改革D.捷克斯洛伐克改革5.与1953年相比,1958年苏联谷物产量增长91%,肉类产量增长62%,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1育才双语学校初三历史导学案编辑:葛腾校对:刘花A.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B.苏联一五计划的实施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D.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6.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它们先后进行了改革,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其中改革较为突出的是()A.保加利亚B.波兰C.匈牙利D.阿尔巴尼亚7.二战以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东欧国家中,改革较突出的是()A.南斯拉夫B.匈牙利C.民主德国D.捷克斯洛伐克8.2011年是苏联“剧变”20用年。提到这次“剧变”,我们有许多关于苏联解体的不同解说。其中,“领导人因素说”一直是最有影响的“主流”说法之一。苏联解体时的国家领导人是()A.赫鲁晓夫B.戈尔巴乔夫C.叶利钦D.勃列日涅夫9.1991年底,飘扬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上空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半个多世纪。这里“红旗悄然落下”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轴心国集团解体C.华约建立D.北约建立10.20年前,一位老年妇女对记者说:“遗憾的是,列宁创建的国家没有了,我们引为骄傲的莫斯科已不再是各族人民的首都。”这里引发老妇人感慨的事件是()A.十月革命B.苏德战争C.华约建立D.苏联解体11.苏联解体的实质是()A.国家名称的变化B.社会制度的改变C.经济体制的变化D.两极格局的结束12.“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片。”材料的历史事件是()A.苏联解体B.南斯拉夫分裂C.东欧剧变D.捷克斯洛伐克分裂13.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改革是国家发展的动力,但若改革背离了国情则将给国家的发展带来影响。20世纪80年代,因改革失败而导致了国家性质改变的国家是()A.苏联B.中国C.德国D.日本15.飘扬在克里姆林宫镰刀锤子的苏联红旗徐徐降下,升起了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标志着苏联正式解体。苏联解体的时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