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科学生如何进行考后反思来宾高中政治组梁建欢一、学生考后反思情况反馈1.不重视。自以为是,觉得这些题目一看就会,不用研究的,再考一次肯定可以答出来的,但结果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写就错或者还在重复上次的错误;3.不研究。通过求助他人(同学、老师)代替自己的研究,只注重结果,忽视答案生成的过程;有些同学投机取巧,直接将答案剪下来,贴在试卷上。高三的考试和训练频繁,有限时训练、滚动单元练、综合测试、月考等,每次考完后,我们都将答案印发给每一位同学。但同学对参考答案的做法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2.不主动。老师要求上交满分卷,直接将答案上去就完事了。也不知道从何处开始下手。1.呈现错误答案以“警示”2.呈现正确答案以“示范”3.呈现正误答案以“比照”4.呈现完整答案以“估量”5.呈现优劣答案以“评析”二、如何进行考后反思:研究自己的答案和参考答案38.(高三9月考)(26分)手机在人们的生活扮演重要角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面对不断更新换代的手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应对。青年甲:我追求新技术、新体验、新感觉,所以,我总是尽量购买使用新款手机。青年乙:我注重实用性、稳定性、不跟潮流,确有必要才换手机。青年丙:我只用手机打电话发短信,没有时间干别的,手机能用,我就不更换新的。而且,换手机是要花钱的,省下的钱,攒着,也能买些书看,心理感受也不错。(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更换手机的态度,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相应的理由。(6分)(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更换手机的态度,运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说明相应的理由。(6分)答案示例二:不支持。频繁更换手机,易导致支出过大,不符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3分)频繁更换手机,不符合求实消费心理,易造成资源浪费。(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乙的观点是什么?理由根据观点阐述理由第二种态度了1.呈现错误答案以“警示”甲和乙的观点有些相类似,不主张频繁更换手机答案构成要素:1.知识的规定性:适用的知识范围。消费相关的知识,组织答案必须与相关的知识点展开。2.题干的规定性,即限定的信息提取范围,“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手机更换的态度”对手机更换的态度支持更换不支持更换行为(对比知识规定性)消费有哪些意义?(设问的指向性)答案示例二:不支持。频繁更换手机,易导致支出过大,不符合勤俭节约的消费观;(3分)频繁更换手机,不符合求实消费心理,易造成资源浪费。(3分)(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理由是什么?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反对消费?还是反对频繁更换手机3.题型的规定性,即题目设问的指向性,一般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理由”型的应属于原因类的题型:答题的思路:基本原理+意义(或影响)。4.分值的规定性,用分值来确定答案的要点,就一般而言,6分为2至3个要点,8分为3至4个要点,12分为3至4个要点。2.呈现正确答案以“示范”3.呈现正误答案以“比照”答案构成要素:1.要有主语(主体)。2.要有关键词、字、句,并且要与知识点一一对应。3.要有过渡句,一般将原理和信息点的关系进行表述(如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的价值观)。4.要有题目的指向性标志性词汇。5.要有序号。6.要有时政的语言或社会热点(2)你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过困扰吗?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12分)困扰解决途径理论依据山寨手机横行,品质良莠不齐;垃圾短信,网络欺诈,消费不透明,吸费陷阱多工商、质监等部门认真履职,及时检查监督,依法进行处罚①有人利用移动网络的自由空间,传播病毒,泄露他人隐私,散布虚假信息,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危害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②公民要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③(其他困扰)通过人大代表向人大提出完善相关立法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人大作为立法机关,拥有立法权。(2)你在使用手机过程中遇到过困扰吗?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表。(12分)1.有主语(主体),做了什么事情,遵循什么原则,产生了那些影响?政治生活要抓住主体2.要紧扣信息提取的范围。超出了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