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新教学,新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策略新课标与新高考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内涵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与语感整合与语理交流与语境思维发展与提升直觉与灵感联想与想象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审美鉴赏与创造体验与感悟欣赏与评价表现与创新文化传承与理解意识与态度选择与继承包容与借鉴关注与参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重要的思维工具;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文化获得的过程。语言文字作品是人类重要的审美对象,语文学习也是学生审美能力和审美品质发展的重要途径。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发展过程中得以实现的。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语言建构与运用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欣赏、鉴别和评价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语言表达运用能力命题和阅卷原则(1)以语文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依据高中学生语文学业质量标准相应阶段要求,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语文实践活动,呈现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与现有水平。(2)以情境任务作为试题载体,让学生在个人体验、社会生活和学科认知等特定情境中完成不同学习任务,呈现语文学习的不同表现。(3)以综合考查作为命题导向,通过综合性言语实践活动,考查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水平。避免以单纯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设计考题,避免导致死记硬背。倡导综合性的测试形式,可围绕情境选择相关材料,设置一组有内在联系的、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或任务。命题和阅卷原则(4)选用的言语材料要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贴近学生生活,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特点,避免出现偏题、怪题。(5)测试形式要创新,多设置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体现学生个性;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展现学生智慧,鼓励学生发挥和创造。试卷结构和测试形式不应固化,以避免形成新的应试模式。(6)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命题的指向应保持一致。健全主观性、开放性试题的阅卷标准,逐步建立语文学科学业水平测试和高考阅卷人资格制。命题指向:1.阅读与鉴赏侧重考查“整体感知、信息提取、理解阐释、推断探究、赏析评价”等内容。2.表达与交流侧重考查“叙述表现、陈述阐释、解释分析、介绍说明、应对交流”等内容。3.梳理与探究侧重考查“积累整合、筛选提炼、规整分类、解决问题、发现创新”等内容。命题思路和框架:1.测试题目以具体的情景为载体。2.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四层”与“六大能力”“四层”:“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高考语文对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方面的考查,主要通过创设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情景设置题目,以了解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的掌握程度,包括对语言文字积累、梳理、整合的情况,是否形成了良好语感,是否具备基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以期达到考查学生正确有效地运用母语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2018年全国卷“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一改过去分别设题考查的做法,而是选用一个连贯完整的阅读材料,在具体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境中,考查语病辨析、句子补写和成语运用等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所选材料涉及“大洋一号”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创新和动物迁徙等内容。这类试题,有助于在丰富的语言材料和学生言语活动经验间建立起有机联系,通过情景化的设题,引导学生简明得体地进行表达交流,使对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考查成为学生文化获得的过程。高考语文如何落实核心素养2.思维发展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