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秋思-长相思VIP免费

秋思-长相思_第1页
1/35
秋思-长相思_第2页
2/35
秋思-长相思_第3页
3/35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学习步骤1:知诗人解诗题(查一查)张籍,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秋思:秋天的思念学习步骤2:抓字眼明诗意(读一读)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作:写。意万重:形容表达的意思很多。复恐:怕这封信的内容不够多。行人:这里指送信的人。临:将要。开封:把封好的信有拆开。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一年一度的秋风又吹到了洛阳城里,我想写一封家书,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一时间却不知从何处下笔。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捎信人即将出发,我又拆开了封上的信封,赶快再添上几句,说不尽的心事,无奈太匆忙。学习步骤3:想意境悟诗情(想一想)1、诗以秋风起兴,这是自《诗经》以来常用的手法。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易触归思。2、第二句“欲作家书意万重”,其中的“欲”字紧承“见秋风”。原来诗人的心情是平静的,像一泓清水。秋风乍起,吹起他感情上的阵阵涟漪。“意万重”,是极言思想感情的复杂。学习步骤3:想意境悟诗情(想一想)3、“匆匆”二字,生动如画,既写了自己一方,也反映出捎信者一方。由于捎信人是在行期在即时遇到的,也许就要上马、上船,是这样的行色匆匆,因此写信人不得不匆匆落笔。。“说不尽”三字,也与上文“意万重”紧相呼应4、第四句从内容上看,极言其怀乡之切;从结构上看,上句说“匆匆说不尽”,下句说“临发又开封”,渲染足了“匆匆”的气氛。1、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急迫匆忙,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2、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这首诗与众不同的是寄深沉于浅淡,寓曲折于平缓,乍看起来,寥寥数语,细细吟味,却有无穷意味。以“家书”为题材的诗句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清初著名词人。少年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于康熙十五年(1676,时年容若22岁)时殿试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武官正三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被埋葬在北京海淀区上庄皂甲屯。纳兰性德的成就主要在词,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学习步骤1:知诗人解诗题(查一查)多情贵胄——纳兰性德作品特点: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诗词成就: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掌门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称“清词三大家”。况周颐《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容若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在词坛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的时期,其贵族家庭之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他虽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这一特殊的生活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这一富于意境的佳作,是其众多的代表作之一。其词风清新隽永,哀感顽艳,颇有南唐后主遗风。在他生前,刻本出版后就产生“家家争唱”的轰动效应。在他身后,纳兰被誉为“满清第一词人”、“第一学人”,清代学者均对他评价甚高。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评:“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容若著有《通志堂集》包括赋一卷,诗、词、文、《渌水亭杂识》各四卷,杂文一卷,内容丰饶,堪称全才。纳兰在词作方面颇有造诣,先后集结为《侧帽》、《饮水》,后人多称...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秋思-长相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