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学走近孩子们的生活马云幼儿时期被人们称之为人生的启蒙阶段。在幼儿面前,是一个全新的、未知的世界。幼儿时期形成的一些意识、观念等,对其今后的成长乃至一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今天,对幼儿进行初步的科学技术教育,培养科学的意识和观念,让科学走近幼儿的生活,感受到科学现象其实每时每刻都在我们身边发生着,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疑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科学教育不是原理教育,更不是事实教育,我们今天的科学教育应注重儿童对科学现象产生兴趣,通过现象寻找事物之间的关系,发现内在于物的本质规律的探索精神。。“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如果没天真的眼睛怎么会发现“为什么”?没天真的眼睛怎么会有一项又一项大的发明,没天真的眼睛世界会变得索然无味、一片茫然,因此科学需要天真的眼睛,这就需要我们去发现、培养一双双天真的眼睛,发现我们身边的科学。一、观察中产生疑问,激发幼儿探索的欲心理学家将好奇心定义为个体对新异刺激的探究反应,对新鲜的事物、现象和人有着去了解和探究的本能,好奇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是兴趣的源动力,更是幼儿求知、探索、创新的动力,幼儿与生俱就强烈的好奇心,凡是新异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他们产生好奇心。对于初涉入世的孩子说,身边的世界是那么新鲜和神秘,在他们心里有一种探索求知的欲望,这宝贵的好奇心正是他们发挥智慧的火花,更是促进他们学习的原动力,但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好奇心在慢慢消退,开始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没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对于孩子的淘气我们都认为是作对或者不懂事的表现,于是我们会严厉斥责或置之不理,殊不知,孩子们正通过“淘气”行为去探索、研究一些异想天开的想法,这些就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如:在一次户外活动时,幼儿们的在玩滑梯、玩沙包、玩篮球,我发现几名幼儿围在滑梯那儿手舞足蹈的不知在议论什么?过去发现他们把跳球、沙包、还各种玩具都放在滑梯上,看到这些东西滑下,孩子们又手舞足蹈起,显然他们对这个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断放上各种东西,直到活动结束孩子们还犹意未尽,回到教室后他们还在交流着刚才的发现。第二天,有的幼儿跑来告诉我:“老师我有个新发现——咱们楼梯的扶手可以当滑梯,下楼时我把书包放在上面扶着它可以慢慢滑下去,而且一点也不累。孩子们这一发现引幼儿的讨论,“我下山时就象打滑梯,一点都不累”、“汽车从桥上下来时也象打滑梯,感觉很快.....”他们通过游戏有了新发现并产生让不同物体比一比看谁滑得快的想法。通过这一户外可见幼儿心中的世界是奇妙的、神奇的,他们有着很强的探索欲望,对于幼儿的欲望我们应予以肯定。二、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给予探索的空间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是促进幼儿探索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幼儿阶段,幼儿的自我意识很脆弱,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评价都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科学探索活动中要经常给幼儿“你试试看”,“你能行”,“大胆想一想”等鼓励语言,多表明肯定、鼓励、接纳、欣赏的态度,为幼儿营造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如,探索活动“好玩的磁铁”中,教师给幼儿提供了许多的游戏材料,让幼儿通过猜一猜,分一分,试一试,玩一玩,发现磁铁的奥秘,再让幼儿在活动室中去找一找磁铁能吸住的东西,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门扶手,有的发现磁铁能吸住桌子底下的螺丝等等。幼儿在相互玩磁铁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两块磁铁被牢牢地吸在一起,还发现一块磁铁能推着另一块磁铁往前走,面对孩子的种种发现,老师给予积极的鼓励,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情绪愉快,没压力,通过动手动脑,他们发现了磁铁的相吸和相斥,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的幼儿还将磁铁的功能与生活相联系他们说“奶奶的针再掉在地上就不用弯腰去找了,我用磁铁就能很快地找到他。在宽松、愉悦的探索氛围,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了幼儿不断的探索能力。三、鼓励幼儿的讨论和交流,培养幼儿探索的意识“语言是思维的拐杖”,离开语言的思维是虚晃无力的。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重视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他能使幼儿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