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备考复习对策每到三月份,高考历史复习就进入知识、能力层次深化和完整的备考复习阶段,这一阶段是从专题复习过渡到模拟,并逐渐贴近高考的过程。如何搞好这一阶段的高考历史复习,对高三历史指导教师和学生来说,均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就谈谈本人在这一轮复习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以求教于同行。一、深研《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说明》),吃透精神,把握方向。《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仔细研读《说明》的逐项内容,并与上年对照,尤其是“考试内容”和“历史题型示例”,把握高考命题的趋势。2009年的历史科《说明》与2008年相比,“考试性质”和“能力要求”均未变,“考试内容”略有删减。“题型示例”变化小,选择题仍为12小题,难度与2008年的持平。材料题均体现以下特点:①材料信息量大,客观性强。②设问角度新,源于课本又不拘泥于课本。③评分标准有很大的灵活性。④重在对材料的理解,从材料提取信息的小切口,大跨度的比较题的考查。通过对2009年《说明》的分析对比,给该阶段的历史教学的启示有:①重视历史事件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复习。②加大对因果关系型、程度型、组合型选择题的训练,注意空间顺序、图形文物、材料理解的学科交叉选择题。③重视培养学生对新情景、多角度、开放性、应用性和创造性试题的比较与解答。二、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夯实基础是提高能力的关键。历史备考中,要达到《考纲》中“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目标,必须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剖析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抓点理线。将历史知识要点化、线索化,使学生掌握各个时期的历史内容,并贯穿于历史复习的全过程。三、分析比较,将历史知识网络化在复习中,学生应用联系和比较的观点来分析、观察历史,把握历史知识的内在联系;发掘历史文件之间的显性或隐性的联系;从而把握历史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要注意用概括、综合的方法,使分散在不同章节、互有联系的知识汇合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即金线串珠。四、改造整合,将历史知识理论化、能力化专题复习要在变通和创新上下功夫,打破传统的专题复习框架,根据知识特点设计一些小专题。中国古代史的知识点包括:中国古代的交通与政治经济、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历代重要的政治改革、中国古代治乱兴衰史、中国古代重要的制度、中国古代江南经济的发展等。而中国近代现代史包括,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与影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地位、中国近代的工业化,城市化、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等。世界近代现代史的知识点则包括:美国的外交政策、欧洲一体化、资本主义发展与市场经济、能源开发利用与国际关系、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世界与中国等。这些经过改造整合后的专题,不仅学生学习实用,印象深刻,也易于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学习能力1五、注重学科知识交叉和渗透,联系时事热点,找准切点,重点强化。关心时政和热点,挖掘交叉知识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高考历史试题中政、史、地的综合性题比比皆是。政治学科的理论和分析方法与历史史实密不可分。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民群众与个人作用等)、辩证唯物主义理论(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和偶然、普遍与特殊)和矛盾分析法、一分为二评价等方法,都是该阶段学生复习的重点。从而使学生形成以史实为基石,以分析为方法,从理论高度概括、升华的思维和应试模式。此外,要联系本年度时事热点,从历史角度找准突破口,进行针对性复习。如联系台湾问题复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一国两制等内容;由宏观调控、西部大开发、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来复习中共工作重心的转移、建国后经济结构和体制的调整,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改革开放等内容;美国在当代社会不断干涉世界各国事务的现实情况来复习近现代的国际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美苏冷战、争霸、美霸主地位的建立和动摇等内容;由“法轮功”来复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我党的思想建设历程等内容;另外,“中华民族复兴”、“科教兴国”“以德治国”、“尊重人才”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