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岐山县城关小学王向妮为进一步落实全县义务阶段教育质量分析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推进会精神,我校今年在五年级大力推行韩立福教授的“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这种有效教学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每位教师都了解的一个教学原则,因此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不仅仅是形式,那么,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开学以来在“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模式的反复尝试与总结中,就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与方法浅谈如下:一、为“合作学习”定好位合作学习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探讨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但是,这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学术助理布置完每个小组的学习任务后,学生便立即聚在一起讨论,交流问题。这样一来,有的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有的学生根本没有想法,便沉默不语;有的则脱离本课内容,趁机说闲话等现象。所以说必须为“合作学习”定好位,让每位学生心里清楚在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充分思考、探究,经过独立思考后,有了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时,再与同伴交流、讨论解决问题,才能避免“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或浮于问题表面而不深入问题实质的现象。二、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大家知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学习。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小组为了让本组在全班表现最棒,经常会派出优等生发言。例如:我班的“同舟共济”小组,组内的三名女生能言善辨,而四名男生性格内向,胆小,本来安排在同一组就是想让他们相互学习,互帮互助地共同进步,可是事与愿违,课堂上只能看到三名女生活跃的身影,听到她们合理地分析,她们的发言代替了全组的意见。而四名男生总是静静地坐在一旁没有发言的机会,成了配角,成了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久而久之便成了该组的“弱势群体”。面对这种现象,我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现在这个小组合作学习非常棒,心齐智慧广,课堂上总能看到他们精彩的展示。所以说,我们必须关注“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引导他们真正的合作学习,给每位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三、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第一,各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分工,这个分工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每次的学习内容而变化。当然,1优等生肯定是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主力军,因此,在合作学习前要让每个成员明确自己的任务,这样分工清楚,责任明确,学生在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时,才不至于没事干,无话可说。第二,小组展示汇报采用轮流发言式。这种方式使每个组员围绕问题轮流发言,可将简单问题留给学困生,让他们先发言,一个也不少!接着让优等生继续补充、总结,这样便提高了“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在合作学习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例如:我班的王景隆、祝世新两名学生,上学期在课堂上贪玩,说闲话,作业也不按时完成,慢慢滑入了“学困生”的队伍中,面对这种现象,教师心急如焚。今年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合作学习与探究,于是我将他们两人分别放在了两个小组中,在学科长与组长的鼓励和带动下,他们两人的进步特别大。尤其是王景隆同学,主动参与小组问题探究与学习,有时还主动要求展示汇报,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有一次上完课回办公室,他急匆匆地赶过来问我:“老师,你觉得我这学期进步了吗?”听到这句话,我十分高兴,告诉他:“老师觉得这学期你表现真棒!你喜欢这种教学方式吗?”他连连称赞道:“我觉得很好,原来没有机会发言,现在可不同了,在学科长的组织下,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听到他滔滔不绝地称赞,我很欣慰。这种方式,真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中乐,在乐中学”。第三,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为了让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有成效,教师也可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如:“交流时,组长指定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