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国情。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觏《乡思》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柳宗元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王禹偁《村行》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江外思乡韦庄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采薇诵读全诗,把握诗歌内容这首诗写的是一位长期戍边的士卒在回家的途中的所思所感,主要抒发了戍边士卒的思归之情。第一章至第三章:第四、五章:结构梳理直接写战事。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追忆思归之情。第六章:采薇采薇,薇亦作止。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同“暮”字。靡室靡家,玁狁之故;靡:无。不遑启居,玁狁之故。遑:暇。启:跪;居:坐。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使:指使,委托。聘:问。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硬,指薇菜茎叶变老。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阴历十月。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王事:征役。盬:休止。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1、在前三章中,思归之情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没有发生变化?如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用诗中语句回答)岁亦暮止心亦忧止、忧心烈烈岁亦阳止、忧心孔疚2、本诗前三章写采薇,薇草有没有变化?(用诗中语句回答)薇亦作止薇亦柔止薇亦刚止3、薇草的变化与思归之情的变化有什么关系?如何把二者联系起来的?薇亦作止岁亦暮止薇亦柔止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薇亦刚止岁亦阳止、忧心孔疚采用起兴、重章叠句的手法把二者联系起来。4、诗歌前三章用起兴、重章叠句的手法把“薇草的变化”与“思归之情的变化”联系起来有什么好处?以采薇起兴,再现行役之苦。薇菜从发芽长到柔嫩又长到粗壮刚健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流逝的过程;然而戍役军士从“莫”、“阳”中盼回家呀盼回家,却始终没有回家。这漫长的戍役刚好与薇菜的生长过程相应,一起喻示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重章叠句重章叠句:章与章句型重复,字面也大体相同,只在关键处更换个别字的手法。2、在音节上,反复吟唱,一唱三叹,音节和谐,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的音乐美。好处:1、在内容上,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时序的更替,从而加重了人物内心的焦虑、痛苦,更好的突出了主题。第一章至第三章:内容概括叙述难归原因和军旅生活的劳苦,追忆思归之情。既然因思想之情如此痛苦,那么为何不归?玁狁之故不遑启居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回不了家,在疆场上将士们是否过着幸福的生活?请看第四、五章。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常:通“棠”,即棠棣花。彼路斯何?君子之车。路:高大的战车。君子:这里指将帅。戎车既驾,四牡业业。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岂敢定居,一月三捷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íkuí):马强壮的样子。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小人:指兵士。腓:掩护,隐蔽。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岂不日戒?玁狁孔棘。戒:戒备。孔:很。棘:同“急”,紧急。第四、五章:内容概括直接写战事。四、五两章又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细节描写,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以及士兵的劳累奔波、饥渴难当。作用: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现战争生活图景,虽没有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但战争的残酷可见一斑归来又如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