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镇长塘小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方案2020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规范和指导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工作,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彭思镇长塘小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本方案适用于本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的考核评价。1234坚持所学为所用,测评助学,使信息技术切实服务于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坚持整校考核、重在达标,发展为本。在科学设计、合理统筹安排的基础上,结合教研组、教师需求,分类分层分科培训,支持、推动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坚持应用驱动与过程调控相结合。明确提升工程实施路径及环节,学、练、用、评一体,进行动态管理与过程调控,及时进行评价、反思与总结,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创新。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用”的基本原则,认真做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评。考核原则考评内容1.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考核评价主要侧重于考核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以《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中确定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三十项微能力为考核重点。教师根据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需要,参加三项微能力(至少覆盖三个维度)考核。2.诊断测评主要以教师采用教育部提供的前测工具进行自我诊断,帮助教师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方法,确定学习目标,为教师有效选学提供依据。3.培训测评重在衡量教师的参训成效。主要包括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的质量等。1.诊断测评以教师在培训前采用教育部提供的前测工具进行校级测评为主。3.培训测评由学校对教师学习成效和实践成果进行综合测评。2.培训测评由学校对教师学习成效和实践成果进行综合测评。考评方式123考核实施办法(一)教师微能力考核采用“校本自测——教师互学互评——县区校本应用考核”的路径。校本自测是指在培训过程中,教师依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学科教学特点或自身的岗位职责,借助一定的平台工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应用考核规范》确定的标准,对自身信息化教学能力进行诊断。教师互学互评是指教师完成30学时(线下实践不少于10学时)后,向校本实践考核平台提交成果证明,在成果提交前,须依据平台的提示,对他人提交的成果进行评价。校本应用考核是指由县区组建考核专家团队,通过考核平台对教师提交的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二)教师的能力考核侧重于评估教师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信息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等,教师提供的证据应符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校本应用考核规范》要求。要严格证据的有效性,凡提供的证据未包含教师本人的影像的或不能确定是教师本人制作的,应视为无效证据。(三)结合培训实施过程,做好培训考评工作。针对教师参加培训的过程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根据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确定测评内容,包括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和信息技术应用成果等。线上课程学习成效测评主要从网络课程学习完成数量;网络在线学习、讨论时长;参与交流讨论发言发帖的数量与质量等方面进行,重在考查教师线上课程学习成效。要重点关注学员的课程学习、参与研讨以及作业的质量,弱化评论数的考核评价,引导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学习上。线下实践任务完成情况测评主要从参与校本研修学时数量、校本主题研修活动数量、主题论坛及作品提交的数量和质量等方面进行,重在考查教师线下课程学习成效。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是指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产生的作品,如课件、微课、课例、教学软件等。信息技术应用成果测评主要从成果的技术水平、教学价值等方面进行。123做好校本应用考核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以校本应用考核为抓手,以制度建设为手段,通过校本研修活动设计,督促不同年龄、不同水平的教师信息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推进相关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