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学习目标①记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地点、结果和影响;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相关人物及和平解决的意义。②知道:一二·九运动发生的时间、地点、领导者、主力军和影响。一、九一八事变二、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三、西安事变第15课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救亡运动一、阅读教材76—77页“九一八事变”思考回答1★时间:_________年9月18日。2★地点:_________。3经过:日军制造______事件,进攻北大营,占领_________。4★结果:国民政府实行_________政策,导致______________沦陷。5、九一八事变后,为什么《松花江上》这首歌能唱遍大江南北?《松花江上》这首歌控诉了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表达了收复故土的强烈愿望。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许多人流落他乡,有家不能归,有仇不能报。东北人民一边流浪一边传唱这首歌,东北同胞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因此这首歌也随着他们流传到大江南北。1931沈阳柳条湖沈阳不抵抗东北三省二、阅读“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思考回答1、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原因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2★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3、1935年,日本策划,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原因:民族危机加深。表现:①东北人民的抗日武装斗争;②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战;③一二·九运动。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马占山率部在嫩江桥抗战一·二八事变中,蔡廷锴、蒋光鼐率十九路军抗战;冯玉祥、方振武、吉鸿昌组成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二、阅读“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思考回答4、一二·九运动发生于何时何地?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其领导者和参加者分别是?运动中的口号有哪些?其性质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原因:华北事变及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参加者:北平学生。口号:“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性质: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影响:促进了民族的觉醒,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5、1935年底,北平学生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的呼声。谈谈你对这一呼声的理解。(P78页)其含义是国破家亡的灾祸即将临头,学生已无法安心读书了。其目的是号召青年学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斗争中去。三、阅读“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思考回答1★西安事变发生于何时何地?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者是谁?结果如何?2、你能简单说说西安事变的经过吗?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中共解决西安事变的方式说明什么问题?中共派谁去西安谈判?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1★西安事变发生于何时何地?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发动者是谁?结果如何?时间:1936年12月12日;地点:西安。原因:①民族危机的严重——根本原因;②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的影响;③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及对张学良杨虎城的争取;④张、杨对蒋介石反动政策的不满及围剿红军的失利。⑤蒋介石亲赴西安督战——直接原因。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结果:和平解决。2、你能简单说说西安事变的经过吗?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中共解决西安事变的方式说明什么问题?中共派谁去西安谈判?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等主张。和平方式。中日矛盾已成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周恩来。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秦邦宪叶剑英周恩来各方态度(1)国民党内亲日派头子何应钦积极部署讨伐张杨,乘机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2)国民党内亲英美派的宋美龄和宋子文等积极设法营救蒋介石,希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3)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4)苏联、美国希望和平解决,不给日本可乘之机。(5)日本希望武力解决,引发大规模内战,让它坐收渔翁之利。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奉命将东北军撤至关内;1936年,张学良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联共抗日,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①蒋介石用东北军和西北军攻打红军,以求达到两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