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减数分裂”一节在全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首先,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尤其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和图形辨析是各类考试中常见的考点之一;另外,减数分裂又是三大遗传定律发生的细胞学基础,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课程标准: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尤其对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分析和理解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本节的教学难点。学科素养:生命观念:通过减数分裂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从细胞水平认识生物体繁殖等生命现象。科学思维:利用文字、图示或模型等方式表达减数分裂的过程及内涵。学习指导:1、边讲解减数分裂的过程,边引导学生识图。2、通过识图、绘图分析减数分裂各时期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特征,绘制曲线图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等数目变化规律。教学过程:通过提问复习:1、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哪些?2、体细胞的分裂方式是?3、精子,卵细胞等生殖细胞又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的?明确:精子和卵细胞等生殖细胞的形成要经过减数分裂。一、精子的形成过程学生先阅读教材P17-P18精子的形成过程,然后教师展示讲解该过程的图片动画,师生共同梳理减数分裂形成精子的过程。精子的形成过程1、场所: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程间期:1个细胞前期:联会,形成中期:每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2个细胞(染色体数目)1个精原细胞前期:染色体地分布在细胞中央中期:后期:末期:个细胞※注意分裂过程各时期的细胞分裂图和细胞的名称。应用:1、基础知识填空2、识图二、【拓展】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的数目变化规律变形个精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