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杨丰硕学号1418302025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区别细胞凋亡是指由细胞基因调控的一种自主性自杀现象;或者说细胞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循自身的程序,自我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由于这种死亡方式是由基因调控引发的,因此也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会使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膜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物理上的变化。在细胞凋亡早期,细胞膨胀变圆,与邻近细胞的联系断绝并且脱离后皱缩。在细胞质中,内质网肿胀积液形成液泡。在细胞核内,染色质逐渐凝集成新月状,附在核膜周边,嗜碱性增强。最终细胞核裂解为由核膜包裹的碎片。在细胞膜上,细胞结点不再相连,细胞膜变得更活跃进而发生内陷。这些变化都将导致细胞裂解为由细胞膜包裹细胞内容物的凋亡小体。在生理条件下,细胞膜上发生特定的调节作用,这可以使吞噬细胞识别并吞噬凋亡小体。在细胞发生凋亡的过程中不会伴有细胞内容物渗漏和炎症反应。外,与细胞凋亡相比,细胞坏死将导致细胞器的崩解、细胞膜破损,大量细胞内容物渗漏。但在体外培养的细胞中,坏死的细胞能导致大量细胞凋亡,这为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发挥吞噬功能创造了条件,这一机制被认为是对缺乏专业吞噬细胞的一种有力补充。在体内,正在死亡的细胞是很难被观察到的,这是由于凋亡细胞被其邻近的细胞在无任何明显征兆的情况下吞噬和消化。为了保持细胞内环境的稳定,细胞群落依靠凋亡机制在增殖与消减之间保持着严格的平衡。细胞凋亡是机体正常细胞在受到生理和病理性刺激后出现的一种自发的死亡过程,是一个主动、高度有序、基因控制及一系列酶参与的过程。细胞凋亡在保证多细胞生物健康生存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对个体的正常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多细胞生物的组织分化、器官发育、机体稳态的维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机体在产生新生细胞的同时,衰老和突变的细胞通过凋亡机制而被清除,使器官和组织得以正常地发育和代谢。细胞凋亡发生异常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如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和神经退化性疾病等。细胞的死亡和更新是多细胞生物整个生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及时清除机体内的多余细胞和受损伤细胞,对各组织器官的发育及免疫系统的建立发挥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是机体内细胞死亡的重要途径,目前发现真核细胞主要经死亡受体介导的外部凋亡途径、内部线粒体途径、B粒酶介导的细胞凋亡途径及近几年开始关注的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细胞发生凋亡。主要有4种蛋白分子家族参与细胞凋亡机制的构成,即细胞凋亡蛋白酶、衔接蛋白、Bcl-2和凋亡抑制蛋白。通常情况下,细胞凋亡过程受机体内严格调控,以维持整个生命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稳定性。但当细胞凋亡调控失衡时,可引起细胞过度增殖或过度凋亡,导致相关疾病如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发生。细胞衰老是客观存在的。同新陈代谢一样,细胞衰老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与机体的衰老和死亡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机体的衰老并不等于所有细胞的衰老,但是细胞的衰老又是同机体的衰老紧密相关的。细胞衰老是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功能减退,逐渐趋向死亡的现象。衰老是生界的普遍规律,细胞作为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也在不断地新生和衰老死亡。生物体内的绝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增殖、分化、衰老、死亡等几个阶段。可见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也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我们知道,生物体内每时每刻都有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新增殖的细胞来代替它们。例如,人体内的红细胞,每分钟要死亡数百万至数千万之多,同时,又能产生大量的新的红细胞递补上去。衰老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的长短即细胞的寿命,它随组织种类而不同,同时也受环境条件的影响。高等动物体细胞都有最大分裂次数,细胞分裂一旦达到这一次数就要死亡。各种动物的细胞最大裂次数各不相同,人细胞为50~60次。一般说来,细胞最大分裂次数与动物的平均寿命成正比。细胞衰老时会出现水分减少、老年色素——脂褐色素累积、酶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等一系列变化。研究表明,衰老细胞的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等均有明显的变化:①细胞内水分减少,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度减慢;②细胞内大多数酶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