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的理想课堂与课堂文化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吴勇新教育实验是朱永新教授倡导的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出发点,以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育等十大行动为途径,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改革实验。“构筑理想课堂”,就是试图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通过在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形成有机的联系,从而实现知识、生活和生命的深刻共鸣。2008年浙江苍南新教育年会《知识、生活与生命的共鸣》2014年山东日照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日照宣言》“六度”就是理想课堂的六个维度: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延展度、练习度。“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落实有效教学的框架;第二重境界,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第三重境界,知识、社会生活与师生生命的深刻共鸣。参与度,即学生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亲和度,即师生之间愉快的情感沟通与智慧交流。自由度,即学习的方式上更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整合度,即整体地把握学科知识体系。练习度,即学生课堂动脑动手动口的程度。延展度,即在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向广度和深度延展,从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第一重境界,为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真正落实有效教学框架。1.教材及学生的解读。2.确定教学目标。3.有明确方向的预习作业。4.严谨的教学板块。5.反学反思。第二重境界,即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知识”,不只是教材上的知识,而是教材之外的相关知识;不是静态知识的片断堆砌,而是动态知识在不同背景下的整体把握。“发掘”,是指从提问到解答的完整过程,即探索中的发现和探索后的重现,既指方法又指方向。“魅力”,既是指知识对师生所形成智力上的吸引与挑战,又是学生在教师的引领、陪伴、协助、督促下,按照可遵循的规律而探索,在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相应的技能,更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一重境界,其实就是为了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相进行深入对话——通过人与知识(世界、文本)的对话、人与他者(教师、学生、其他读者)的对话。第三重境界,知识不再是一个死的体系,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存在,并在激发起师生的强烈反响后,内化为师生的生活、生命的一部分。第三重境界中,知识的丰收转换为生活的丰实、生命的丰盈,这种转换是在人拥有知识、习得技能之后,通过回望、反思自身所致的顿悟实现。第三重境界中,知识学习、社会生活和生命体验三者不是割裂的,而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三者的共鸣,最终在教师与学生的存在中呈现。新教育理想课堂的“六度”和“三重境界”,犹如经线和纬线,前者侧重于从学生的学习过程评测课堂,后者侧重于从教师的教学过程反思课堂,从而共同编织出新教育充满活力、情趣与智慧的理想课堂。日照宣言,就理想课堂的意义、建构策略、未来发展达成共识。理想课堂需要教师的生命在场。理想课堂需要资源的有机整合。理想课堂需要对话的积极展开。理想课堂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课堂是文化传承的核心地带,是课程实施的主要渠道。课堂是传播文化的地方,理应充满文化的色彩与氛围,应该让师生在每一节课堂上充盈文化的流动,更感受文化魅力的影响。文化是课堂的养分,也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充满文化品格的课堂,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新教育课堂文化,一道不容被忽视的教育风景1.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价值归宿2.课堂文化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原点3.课堂文化是理想课堂的成功保障新教育课堂文化,一股充盈向上力量的文化气息1.重视习惯的力量将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第一位的教学目标。2.注重意趣的激发无趣则无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求趣是学生的天性。课堂教学需要情趣,需要意味。一堂生动有趣、充满情趣,充满意味的课堂,犹如一篇佳作。一篇佳作可由“凤头、猪肚、豹尾”三部分构成,以此类比课堂中的“开始、新授、结尾”。“凤头式”的开始“猪肚式”的新授“豹尾式”的结尾3.彰显思维的价值带有游戏色彩的学习活动带有竞争色彩的学习活动带有体验色彩的学习活动4.触动心灵的体悟富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