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党员干部培训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提升自身素养,提高办事能力,这需要我们参加培训,加强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下面小编带来的是。20XX年5月24日至28日,我与**集团同仁在**大学参加了党员干部的培训学习,《十九大会议精神解读》《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重要观点》《宪法修正abc与公民法治素养》《国学智慧与人文素养》《新媒体语境下的信息传播和媒体融合》《融合时代的媒介策略》《新闻编写的价值尺度》这8堂课,干货满满,收获累累,现将此次学习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个不要:不要重知识、轻习惯不要重知识,轻习惯这几个字是**省委党校教授***在第一堂课《十九大会议精神解读》上提到的一个观点。这原本是涉及学校教育弊端的一句话:重智力,轻品格;重理工,轻人文;重知识,轻习惯;重言传,轻身教。但走出校园进入职场,这句警醒依然有醍醐灌顶的功效。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也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业绩、轻习惯的不当现象,但恰恰是这样的忽略,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们事业的长远发展。拿我们眼下的工作为例,因为纸媒业态的断崖式衰落,我们很多时候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中,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和习惯,甚至倚仗自己多年累积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不愿意轻易调转方向,改变陈旧过时的工作习惯,但长此以往必然会影响工作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觉得首先最需要改变的就是把过去的等、靠、守的习惯改掉,接受、适应并开发、拓展融合状态下的媒体发展新路数。两个拥有:有思想还要有质量**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媒体融合发展》这堂课里,谈到眼下的新技术永远层出不穷,但硬新闻和时事新闻仍然是最吸引眼球的内容。作为媒体人,我们深知在操作新闻报道时,并不能一味盲目地第1页共5页追求眼球效应,这时吴教授提到了要做有思想有质量的娱乐。在现阶段的媒体新闻纪律要求下,即使我所在的看似相对茶余饭后的文化娱乐新闻报道领域,也不能忽略意识形态的要求。最先要做到的就是远离八卦消息,而要更多关注文化领域的人物和事件。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正确引导读者的健康价值观是媒体人的责任。哪怕是娱乐消息,也不应脱离有思想和有质量的内核。不要低估我们读者的审美趣味,要相信有思想内涵和质量上乘的报道才能吸引高阶层读者群体。三个解决:解决怎么用谁来用用得好的问题现在媒体人每天张口闭口都在谈媒体融合的话题,我们培训的8堂课里有3堂课都以融合二字为题,但真正的融合除了是让纸媒拓展到新媒体领域,还面临着面对新媒体平台怎么用谁来用用得好这3个问题。只有把这3个问题解决好了,才真正能从新媒体上受益。**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何启明老师在《当前意识形态领域重要观点》这堂课上,讲到现在的中国成为世界强国靠三点:稳定、高效、责任。我觉得这三个词同样适用于面对新媒体融合的媒体人。纸媒要转型、要融合,不是说过去的一切都抛开不要了,而恰恰需要把人才更好地稳定住,把纸媒人原来的优良工作作风,比如效率高和有责任感等长处充分利用起来,才能让新媒体稳定高速运转开来。在实际的工作中,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埋怨,发现问题积极解决,发现优势调动发挥,发现对策赶紧利用,发现规律上马操作。无论是新旧媒体,认真工作的基本原则都无二致。四个坚信:信仰、信念、信心、信任无论是**工业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李永红的《宪法修正abc与公民法治素养》、**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计翔翔的《国学智慧与人文素养》,还是**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副教授汪凯的《新闻编写的价值尺度》这些课程里,都会时不时地提到信仰、信念、信心、信任这样的词汇。回归到我们媒体人的工作当中,说穿了不过就是思想上要第2页共5页始终清醒,政治上要始终坚定,作风上要始终务实。对党的新闻工作有信仰、对**集团的改革有信念、对新媒体融合有信心、对领导和同事有信任,这样不愁我们的明天会更好。五个建议:安全、创新、突破、人才、内容1.安全:无论纸媒还是新媒体,首要前提是保证报道安全无论是纸媒还是新媒体,我觉得报道安全都是第一位的。过去作为纸媒人,我们每个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