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性评价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吉首市教科所田恬当前英语教学评价方式的多元化为小学英语提供了比较系统科学的教学应用机制体系,使英语教学的应用效果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在湘西民族地区地区受文化、经济、地域等因素制约,小学英语教育更加迫切需要一套科学的、适宜民族地区英语教育科学发展的评价机制,来科学促进英语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对形成性评价机制的综合应用和探讨研究,发现形成性评价机制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具有区域教学意义深刻,符合少数民族学生心理评价特征,应用效果突出等等特点。为能进一步扩大形成性评价的实用效果,我们针对形成性评价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科学应用做了一些研究。现将研究情况结论如下。一、形成性评价在民族地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在运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发现这种评价机制非常适宜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教学,应用的作用和意义主要表现在:1(一)能够在学生中形成友好和谐的民族团结氛围。湘西民族地区的学生民族成份主要为苗族、土家族,其中有一部分汉族学生和其他民族成分的学生,学生地域分布分散,尤其是苗族成份的小学生地处偏远山区,英语学习的视听条件较为落后。部分城市小学由于民族成份较多,少数民族学生地方口音较重,英语学习的先天性条件较差,使这部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并且由于以往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的偏见性加深了学生对民族成份的隔阂,损害了民族地区学生的自尊心,使一些少数民族学生认为自己落后于人,智力低人一等。通过采用形成性评价,学生进步及成功不再是仅仅通过分数来体现,英语老师把握评价分寸和尺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激励少数民族学生,让他们树立民族自信,树立能力自信,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好学氛围明显增强,同时,民族学生之间的交流明显增加,和谐友好的团结气氛也得到很大改善。2(二)民族地区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得到充分彰显。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评价机制体系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存在只把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忽视学生在评价中所占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忽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参与意识、合作精神等的考查,忽视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忽视评价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功能等等一些现象。这样的评价是以学科为出发点,完全忽视了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的特殊性,忽视了学生在发展水平上的个体差异,不符合现在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形成性评价让民族地区学生体验到英语学习“以我为主、学习互动、评价鼓励”的刺激和影响,感受到个人自主空间增强,教师评价客观,学生自尊受到保障,他们的思想顾虑在形成性评价中一一打消。3(三)形成性评价的多元性奠定了民族地区英语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广泛应用,打开了民族地区英语教学在观念更新和方式运用上的瓶颈,使英语教师茅塞顿开。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的低焦虑性的评价方式得到广大教师的热捧和应用。与此同时,一些英语老师结合民族地区的实际,拓展了这种评价方式的内涵和外延,使英语在民族地区形成了一整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在评价机制的促动下,教学方式也形成多元化局面。二、形成性评价机制在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原则适用性较为广泛,相对于民族地区,有其独特性。根据研究的情况,我们认为民族地区应用原则主要坚持四个原则。(一)要坚持科学性原则。坚持科学性原则,这是民族地区教学后进赶先进的重要基础。实验中我们得出,小学外语学习评价不仅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综合交际能力,还应4当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以及发展潜能等。后述过程对民族地区的小孩的培养教育来说更是重要。一以贯之的终结性评价让老师和学生循环于禁锢之中,让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并存是保证评价的科学性的一项重要原则。(二)要坚持导向性原则。我们在尝试评价机制改革中发现,在充分重视评价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