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妈妈是精灵》读后感广陵区新坝中心小学陶青《我的妈妈是精灵》是一本小说,而小说就不能完全与实际生活相等同,但是小说却能将我们的现实生活或多或少、或整或零散地折射出来。不仅现实生活,还有我们的教育也是如此。小说中,主要讲述两个家庭的分分合合,一个三口之家因为精灵妈妈的介入将要四分五裂,另一个家庭则全靠一位敏感早熟后悔让父母离异的小女孩支撑着。简单的几个人物,身份有平凡普通,也有奇妙不可思议,但是在他们身上却能找到现实的影子,似乎,让人感到这些人就在我们身边生活着——存在教育困难的五年级女孩陈淼淼和李雨辰、婚姻破裂的两家家长、难以割舍的母女深情、共患难同欢乐的友情天地……一、教育无处不在作文难题如何解?小说中有这样两段文字,你能看出分别出自谁之口吗?看完之后,如果你是一名正在埋头苦读的学生,你会有什么想法?如果你是一位深爱孩子努力工作的家长,你会有何感受?如果你是一位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你又该怎么说呢?1、“小时候刚刚开始写作文的时候,我挺喜欢写,因为有些话没有人说,写下来心里也会很高兴。但后来,我发现我对作文的感觉和老师对好作文的感觉正好相反,我写得又快又得意的,到了老师那里,一般只有勉强及格的分数。老师说我总是自由发挥,不懂得内部结构,所以老师要我重点写的段落老是写不重。这样天长日久,本来喜欢作文的我,最恨的功课就是写作文了,每次一旦我写得高兴起来,就知道不会有好分数,然后马上就泄气了。作文成了我最不喜欢的课。……按照刘老师的作文公式,还真的很方便,不用心也能做。”(p69)2、“完全是为了考试,不可能学到一点点怎么表达自己。这样,孩子的灵感会一点点没有的啊!……我根本就不想要你成名成家,只想你能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P72、75)虽然这只是小说中的孩子与爸爸针对作文和教育的一点感受,但是却与现实的教育紧密相关,看完难免不让人有所反思。不仅如此,这些感受也让我回忆起自己学生时代的作文课经历。当时的自己,作文成绩非常一般,每次的作文课都非常害怕老师布置的作文题目又是让我脑袋空空的那些高大上话题,于是,冥思苦想,一番“挣扎”,终于一次次交出了毫无底气的作品。老实说,我已经记不得小学刚接触写作时的情景和想法,只能回忆自己中学阶段,迫于中高考升学考试的压力,模式化的叙事文和议论文早就在老师娴熟的教法之下,褪去了各自原本的魅力,变得呆滞和固化。惋惜的是,即使老师这般“煞费苦心”,我还是未能掌握精髓,取得高分,更失去不少宝贵的幸福感。更不幸的是,老师们还常常在办公室感慨“现在的学生作文写得正是一届不如一届啊,读到好作文真的很难了!”学生写作难,老师改作文也难,每周的两节作文课,就这样变成师生共同难熬的时光。小说中的小女孩,她从爱作文到厌烦,而我恰好与之相反。从中学模式作文走出来,变得爱上作文和小说故事,是在我高考毕业进入大学校园之后,误打误撞,进入中文系,不断与中外文人交流,与名著接触,渐渐也有一些感悟与灵感,写过几篇,恰巧有人喜欢,这让我重树信心,兴趣剧增。于是,我发觉原来枯燥的写作其实可以变得很有趣,可以写得自然随性,写得“随心所欲”。有过这样的改变,再面对成为语文教师的自己,我非常希望能把孩子们拉回到喜爱作文的队列中,就像自己经历过的那种幸福!现在,我身处孩子写作的源头,面对三年级孩子,此时,刚接触作文与写作的他们,有无限的可能性和发展性,必须无微不至地保护他们的写作热情,才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家校沟通正当时小说中有一段主人公陈淼淼自述自己厌倦一切与学有关的人和事的原因(“本来我是喜欢我的学校的,也喜欢王老师,可现在我们每天累死累活,还是有做不完的功课,心里还总是觉得自己将来会考不好。所以慢慢地,看到学校也怕,看到老师也怕,不再喜欢他们了。”(P49))。恰好近些年,对于小学生的减负问题一直在小学教育领域渗透和逐渐施行,但是基于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我们还是无法实打实百分百地做到位,抱着让孩子成才的希冀,还是希望孩子们能在玩乐之余,专心一下学业。当然,与我们不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