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2:再多给我一点儿●关键元素:守恒一、活动目标1.理解一份东西的总量不受其分割的份数和摆放的位置的影响,初步感知数量的守恒。2.感受听故事的乐趣,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二、活动准备投影仪、(再多给我一点儿)故事PPT,切片面包两片,香蕉一根,谷物若干,牛奶一杯,盘子两个,玻璃碗两个、杯子两只(一只细长,一只宽矮)、塑料刀一把、垫板每人一块,自制三角形纸每人四张,展示大黑板一块。三、活动过程(一)听故事教师利用投影仪请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1.出示故事中的面包图片1:-小安看见面包时,她的表情怎么样?她会怎么想呢?2.出示故事中的香蕉图片1:-小安对香蕉满意吗?她会怎么想?3.出示故事中的牛奶图片1:-小安看见牛奶时怎么了?猜猜她会怎么说?(二)讨论——到底变多了吗1.请小朋友回忆小安妈妈想的办法。(1)出示故事中的面包图片2:-当小安觉得面包只有一片时,妈妈想了什么办法?面包变成了几片?面包真的变多了吗?说说你的理由。(2)出示故事中的香蕉图片2:-妈妈对香蕉又做了什么?香蕉真的变成了好多块,可是小安真的吃到了更多的香蕉吗?(3)出示故事中的牛奶图片2:-牛奶不能切成更小的了,妈妈对牛奶又是怎么做的?2.教师亲手将实物切割并拼拢,演示给幼儿看。●教师指导语:一样的东西分成许多份,虽然看上去份数多了,但每一份变小了。其实合起来的总量还是不变的。一样东西不管怎么分,总量都不会变多。(二)操作——感知图形的面积守恒1.教师拿出三张图形(分别用四个三角形拼成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如图:操作1、2、3)。提问:-妈妈这次一下子拿出了三片面包,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形状不同,一个是正方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三角形;都是用三角形拼起来的。)-小安又想最大的那片,帮她想想,你觉得这三片面包哪片最大?-这三片面包形状都不一样,怎么比较大小呢?快拿一片面包去试试,有没有办法把它们变成一样的形状?2.分发材料,幼儿操作比较,教师巡回指导。提问:-比下来结果怎么样?你们的面包一样大吗?介绍一下你用的方法。●教师指导语:原来你们的面包不管是什么形状,都是用四个一样的三角形组成的,所以它们合起来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其实这四个三角形还可以拼成更多其他的图案,请你们课后再试试吧。附故事:再多给我一点儿吃早饭的时间到了,妈妈为小安准备了丰富好吃的早餐,可是当小安看见面包的时候,却撅起了小嘴,说道:“啊?才只有一块面包啊,这么少!”妈妈用小刀把面包切成了四小块给小安,小安看见了,笑着说:“呵呵,现在变多了!”妈妈游泳小刀把原来的那根香蕉切成了许多段递给了小安,小安看见香蕉一下子变成了那么多块,开心极了!小安吃完香蕉又准备喝牛奶,当她看见只有一杯牛奶的时候,生气的大声说道:“太少太少!再多给我一点儿!“这次,妈妈拿出一只又细又长的玻璃杯,把原来的牛奶全部倒了进去后递给小安,小安看见牛奶变成了搞搞的一杯子,开心的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