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情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小说情节的几种运行方式,理解“摇摆”、“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等技巧对情节运行的作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已经学过的两篇小说的回顾理解“摇摆”的特点和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阅读小说能力及解题能力;丰富拓展情感空间,激发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高格调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情节的摇摆和陡转;积累情节的有关知识。教学难点在练习中提高学生把握故事情节的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脂砚斋说:“山无起伏,便是顽山;水无潆洄,便是死水。”的确,读平铺直叙的文章,就像在一马平川上看风景,毫无情致;而读跌宕起伏的作品,就如同品尝醇香的美酒,妙不可言。今天我们来学习在情节方面让小说生动曲折起来的法宝。二、温故知新1.小说的情节主要有哪几个部分?一般四个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还有序幕、尾声。示例:《祝福》情节结构:序幕,鲁镇年底;结局,祥林嫂带着疑惑死去;开端,祥林嫂第一次到鲁镇;发展,被抢祥林嫂被卖;高潮,祥林嫂再次到鲁镇;尾声,鲁镇祝福景象和我无奈的感受。2.从小说情节叙述的顺序来看,主要有哪些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等。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或是事件展开的空间顺序,或是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内部逻辑顺序进行叙事的方式。使用顺叙笔法,可以将事件介绍得脉络清晰,首尾完整,甚至会收到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的表达功效。倒叙,就是将事件的结局或是发展中矛盾冲突比较激烈的情节片断提到篇首,然后再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正常顺序进行叙述的叙事方式。倒叙打破了叙事的正常顺序,往往有强化情节、制造悬念、引人入胜的作用。使用倒叙手法时,要注意倒叙片断结束后正常情节的有效切入与衔接,使文章情节保持完整连贯,首尾相互照应。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中断叙事,加入与情节或人物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按照中断前的情节继续叙述的叙事方式。插叙增强了情节的生动性、深刻性,补足了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为刻画和塑造人物形象提供了更多的支撑。插叙的内容如果删除了,不会影响事件叙述的完整性。补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边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通常是中心事件的有机组成部分,文章的关键之处。没有补叙,故事情节上就会出现漏洞,令人不解。示例:《祝福》倒叙与顺叙结合。《杨修之死》典型的插叙。《水浒传》第十六回《智取生辰纲》一节,叙述在黄泥岗松林内七个贩枣的客商劫走了生辰纲。看到这里,读者自然生疑:同一桶酒,贩枣客商喝得,为什么杨志等人就喝不得?这时,作者不慌不忙地交代了吴用、晁盖等七人的姓名并介绍了使用障眼法、当面吃酒以瓢下药的经过。这样,通过补叙使得事件真相大白。由此可见,补叙实际上是在叙述时,故意“藏”去若干片断,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断“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3.从小说情节的叙述者来看,主要有哪些视角?全知视角、有限视角。第一单元学过,解释、举例略。三、重点攻略1.情节运行的三种方式之一:基本模式、摇摆、陡转。2.基本模式:发生——发展——高潮——结局。3.陡转——出乎意料与情理之中。⑴短篇小说大师们常常在文章情节结尾时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一般可以更好的刻画人物形象,丰富故事的内容。这种结尾艺术,在欧·亨利的作品中有充分的体现。故被称为"欧·亨利式结尾"。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⑵以两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⑶作用: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实际,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四.难点突破重点分析情节运行的三种方式之二:摇摆。⑴明确“摇摆”的定义:小说在发展情节时不是毅然决然地向前突奔,而是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出现了犹豫不决的状态。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