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教学设计1、上课之前,老师想考考大家。提到大诗人李白,大家并不陌生,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哪篇诗歌?大家可以在公屏上打字告诉我。(这篇诗歌是李白青年时期,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时写的,一句思君不见下渝州,借峨眉山的月亮含蓄表达自己对家乡、友人的思念之情。)《峨眉山月歌》,大家是否还记得关于李白的文学常识?可以连麦告诉我,也可以在公屏上打字说。说的很详细,老师还有补充。(李白不但文采斐然,还善剑术,相传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他为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爱游历名山大川)2、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一首李白写的诗。看看这位传奇文人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传世之作。3、首先,我们来看看这首诗的体裁。全诗共4句,每句7个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可见,为七言绝句。4、既是绝句,我们就要读出朗朗上口的韵感。哪位同学能来试一下?(注意把握节奏,一个词或一个词组为一个节奏)谁还能再来试一下?5、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相信朗读过后,大家已对诗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析诗文的精妙之处。6、题目是诗文的眼睛,同学们说说看,透过题目《春夜洛城闻笛》,你了解到了那些信息?可以打字告诉我。(点名季节,时间,地点,本诗为诗人闻笛而感发)没错,这首诗写于(写作背景)7、下面,我们具体看看诗文内容,给大家一分钟时间思考,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诗文前两句所讲的内容。我们一起来看。8、诗文的意思明确了,大家说说看,诗人在春夜,客居洛阳之时,听到笛声,触发了怎样的情愫?打字告诉我(思乡之情)。你是从哪句话、哪个字看出来的?(【折柳】:指《折杨柳》,汉代乐府曲名,内容多叙离别之情。折柳是诗文的点睛之笔,也是诗文的意义所在,诗文是叙离别之情的)(【故园】:故乡,家乡,故园情即思乡之情,再次点明主题)可见,“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整首诗的主旨句。9、这思乡之情是清浅的还是浓烈的?为什么?作者将浓烈的思乡之情隐藏在那些字词的背后?(暗:断续、隐约之意,不知笛声来自何处,更不见吹笛这为何人,所以,笛声暗送,似乎就是专意飞来给客居他乡之人听的,以动其离别之恨。一个暗字表现出一种难以为怀的心绪。)(散:是遍布的意思,可见思念无处不在。)(满:从“散”字引绎而出,二者相得益彰,仿佛整个洛阳城无处不萦绕着悠扬的笛声,这自然是诗人主观感觉的极度夸张,既体现洛阳春夜之静谧,有表达出诗人思乡之情浓郁)(“何人”:思乡本是诗人自己的情怀,却运用了反客为主的写法,以“何人不起故园情”之问,刻画出此夜所有客居者心潮之起伏,。此诗动人之妙处,便是虽不言“我”,却更见“我”思乡之切)10、除了这些词,我们再来看看诗文中暗藏玄机的意象。(读PPT,诗歌中赋予作者情思的事物,我们称之为意象。那么在这首诗中,作者把怎样的情思赋予在了这些事物上了呢?)(笛,以表示思乡之情。风,作为一种自然环境,在古诗文中有渲染气氛的作用。就如我们在现代文阅读中所说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春风,多渲染生机、活力、美好的气氛,如,这些诗句均如此。秋风,多渲染肃杀、被两个、伤感的气氛。如,这些诗句均如此。)11、到此,这首诗我们就解读完了,诗文虽短小,蕴含的内容量却很大。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诗文内容。(这张幻灯片大家可以截图保存。读PPT)12、这首诗之所以流传至今,正是因为李白寄予诗文背后的真挚的思乡情怀。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也常借诗抒发自己的去国怀乡之感。有我们比较熟悉的,还有我们不熟悉却非常优美的思乡诗句,还有之前推荐给大家的两首现代思乡诗。(读PPT)有一天,同学们也会离开温馨的家,离开年迈的双亲,成为远走异乡的游子。当你想家时,那种强烈的思乡之感必将涌上心头。相信那时你会更加理解这些文人墨客的思乡情怀。13、作业(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