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希望的日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3、通过与文本对话,感悟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教学重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与文本对话,体会“我”的情感变化和爷爷的良苦用心。[教学难点]理解爷爷的做法,感悟、学习爷爷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领悟其深刻内涵。[教学过程]一、回顾文章内容,直导中心。1、[出示西瓜图片]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西瓜,在他身上承载着爷爷对孙子的希望。那么是什么希望呢?今天继续学习《播种希望的日子》2、带着自己的感受读文题(情感:憧憬、.深情、.难忘)3、回忆文章内容,围绕西瓜,爷孙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二、品读课文,感受深情。1、这一切对长大的孙子来说,又会在心灵引起怎样的震撼呢?把书打开,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1)读句子(2)“尽管这样”中“这样”指什么样?(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质疑)预设:l西瓜明明是爷爷搬到地里的,而不是种出来的,为什么“我”却固执地认为这不是游戏,也是哄骗?l为什么说爷爷这种行为是在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心里适时地播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l这是一颗什么样的种子?会结出什么果来?l为什么说“适时”呢?(4)为了解开这些疑问,就让我们走进这对爷孙俩的内心世界!2、默读课文1——3自然段。画出描写爷爷家乡的语句,从中感受到了什么?(1)读句子,谈感受。(从视觉、听觉正面描写景美;从“流连往返”一词侧面描写了景美及作者的喜爱之情。)(2)教师配乐描述,学生闭眼想象,进一步感知家乡景致的别致、悠美。一望无际的原野上,一座座高高的草垛筑起一道道绿色的城墙,在原野上形成了独特的风景。蓝天、白云驻足观望;微风袭过,送来泥土的芬芳,令人陶醉。不时从远处传来悠长哞哞的牛声、清脆的鸟鸣,为原野奏响了欢快的乐章。有时候,牛儿也静立不动,好象回味着这无限美景。(3)置身这样的美景之中,你有哪些想法?(4)是啊,孙子也像你们一样,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愿望,并得到爷爷的支持。下面就让我们读出爷孙俩的对话,注意表现出各自的语气。(孙子:兴奋爷爷:喜悦)(5)练习用“兴致勃勃”造句。3、引读第四自然段:就在爷爷的鼓励与支持下,“我”(学生接读第四自然段)(1)引读(2)找动词(要取教翻松撒)(3)这些描写动词的词语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明确耕种时的顺序。)4、一切忙完之后,爷爷说“接下去就是等待了。”,“我”又将怎样等待?在等待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自读5——8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组内交流。5、汇报:l从小男孩等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焦急)从哪些语句感受出来的?句子1、那个下午,我不知跑了多少趟——去查看我的西瓜地。句子2、也不知为它浇了多少次水,把西瓜地变成一片泥浆。句子3、晚餐桌上,我问爷爷:“我都等了整整一下午了,还得等多久?”(方法:抓住关键词语,感受作者等待时的焦急。)l准确体会作者心情之后,相机指导朗读。l从正面描写——孙子的表现,感受到等待的焦急,再引导从侧面描写感受。句子1:爷爷笑了:“你这么专心地等待,也许苗会早点长出来的。”句子2:第二天早晨,我一醒来就往瓜地跑。6、“我”是多么盼望实现自己的愿望啊?他的愿望实现了吗?他的愿望真的能实现吗?这是怎么回事呢?l析出句子:一个大大的、.滚圆滚圆的西瓜正瞅我笑呢!我兴奋极了——我种出世界上最大的西瓜了!(朗读感受兴奋、喜悦.)l分析不能结出西瓜的原因。(结合第八自然段)l爷爷为了不让孙子失望、愿望落空,而满足孙子。7、想一想,爷爷为了不让孙子失望,他会做些什么呢?(由眼前的大西瓜,通过补白的方式,想到西瓜背后的感人故事。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爷爷对孙子那份深沉的爱。)8、爷爷所作的这一切,只是希望孙子明白什么道理?(只要付出努力,就会实现自己的愿望!)9、这颗种子已经适时地播种在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当长大之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