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说课稿白水县北关逸夫小学王小琴一、说教材本实验属于教科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内容,为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二部分。这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继续观察物质的变化,并且通过观察物质的变化,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而这个实验是以第一部分沙和豆子的混合实验看不到明显的变化作铺垫,通过加热白糖,让学生看到明显的变化。本实验的重点在于观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新物质是否产生。二、实验器材本实验是观察白糖加热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现象,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使学生初步了解与其认知水平相适应的一些基本科学知识,认识到科学和生活是紧密相连的,那么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也是生活中常见的,有白糖、木柄汤匙、小勺子、蜡烛、打火机,金属盘。本实验注重学习内容与已有经验的结合、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懂得确定一种物质是否是新物质需要足够的证据,培养证据意识,因此需要记录单。三、实验改进1本实验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便于操作,但学生没有经验,对于实验出现的突发性事情考虑不全面。在此,从两个方面做了改进,一是把课本中的长柄金属汤匙换成木柄汤匙,利于掌控;二是白糖的量控制在1克左右,以免白糖加热冒出气泡时溢出,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四、实验原理对于小学六年级学生来说,几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有了一些科学知识。学生对于物质的变化比较熟悉,看到的现象也比较多,许多变化发生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经验上的准备。因此,本实验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主进行小组探究学习,经历“观察----预测---实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观察到白糖加热时,先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继续充分加热,液态的白糖炭化,产生了新的物质。在这一实验中,学生加深对探究的理解,懂得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水到渠成地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开来。五、实验教学目标《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基于六年2级学生有一定实验操作能力的特点,结合本册课本、本单元以及本课的目标,制定本实验的教学目标:1、细致观察白糖在加热的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能及时的、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知道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2、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六、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内容属于教科版《课标》物质科学领域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七、实验教学过程1、谈话导入。混合沙子和豆子,我们看不到明显的变化,那么加热白糖有什么变化?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立刻把注意力集中到白糖上来。接着,观察白糖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熟悉的白糖的颜色、状态、味道等,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在表格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科学的习惯。2、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汇报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点。强调了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出发,加热时,用蜡烛的火焰的外焰,这样在汤匙底部产生的烟会少一些。加热结束,一定要把汤匙放在盘子上,不要跟桌面直接接触。千万不能用手直接去摸加热的部分。观察加热的白糖时,眼睛不能靠勺子3太近,以免发生意外。小组合作实验结束,吹灭蜡烛。唤醒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积累认知世界的经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提供器材和物品,学生进行加热白糖的活动,并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动手加热白糖、动脑及时记录的实践活动,了解科学探究的具体方法和技能,培养科学素养。而为学生准备填写的这四份记录单,正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具体体现。4、交流观察到的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