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准字音沁.(qìn)园春橘.(jú)子洲百舸.(ɡě)寥.(liáo)廓峥.(zhēnɡ)嵘方遒.(qiú)遏.(è)飞舟课前预习检查2.解释词语漫江:满江。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百舸:众多的船。霜天:深秋季节霜降,故称。寥廓:指宇宙的广阔。沉浮:同“升沉”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峥嵘:原指山势高峻,这里比喻不平凡,不寻常。南朝宋鲍照《舞鹤赋》:“岁峥嵘而秋暮。”宋代陆游亦有“岁月惊峥嵘”之句。课前预习检查意气:志气,气概。挥斥:奔放。方遒:正强劲有力。激扬:激浊扬清。万户侯:汉代统治者设置的最高一级侯爵。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受封者交租税,为受封者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课前预习检查“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毛泽东少年时的书生意气,风华正茂时挥斥方遒的豪情,曾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壮志凌云的少年形象,而他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长沙》,又让我们看到了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的大气!引子毛泽东,字润之,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人,生于1893年12月26日,逝世于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经过近三十年的奋斗,终于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缔造了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我们中国昂首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课堂活动·走近作者课堂活动·走近作者毛泽东的作品有《毛泽东选集》等。1957年1月《诗刊》刊登了毛泽东同志多篇诗词,1986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毛泽东诗词选》。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多表现革命生活中的大事,从中折射出的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贺新郎·别友毛泽东(1923年)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作者作品管窥【赏析】这首词写于1923年11-12月间,毛泽东在与杨开慧新婚不久之后,接到中央通知,需由长沙到上海再转广州,准备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是在离开长沙时毛泽东写下了这首离别词给杨开慧。“人有病,天知否?”此“病”似病又非病,病,或指当时的中国有待改造的弊病;非病,或指精神,灵魂之痛,表示离别之痛。与妻子的离别让词人痛,中国的革命事业尚未成功,那些弊病更让词人痛。整首词描写了词人与妻子的离别之情和革命志士的远大抱负,既有缠绵的儿女情长,更有为革命事业的义无反顾,将青年毛泽东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描绘得淋漓尽致,整首词感情表达得情真意切,实属佳作。作者作品管窥课堂活动·明晰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湖南军阀赵恒惕通缉毛泽东,当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心中思考着国共合作后领导权的斗争问题,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一)整体把握上片可分几层意思?课堂活动·学习词的上片上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三句)写深秋时节,作者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这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独立”一词用特写镜头凸现出抒情主人公卓然而立的形象与中流砥柱的气概。课堂活动·学习词的上片第二层(中间七句)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词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词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既有远景,又有近景;既有静景,又有动景。对照鲜明,生机蓬勃。这里写景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