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数分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减数分裂是有丝分裂的延续和另一大分支,又是更好掌握第一章中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等遗传规律的细胞学基础。这一节的新名词较多和知识点繁多,教材内容非常抽象,并且此节的图形众多和相似度高,向来是学生头疼的章节。但减数分裂这节内容的知识点却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特别是减数分裂各个阶段,各个阶段的各个时期的染色体的形态及行为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数目的变化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高考的热点考点。二、学情分析:在高一第一学期已经详细地了解过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对有丝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由于减数分裂跟有丝分裂的所学重点都差不多,所以在减数分裂各个阶段的染色体形态的变化和染色体、DNA数目的变化的理解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正因为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有一定的相似点,所以容易混淆,它们的区别更是难点。又由于减数分裂过程较烦琐,内容抽象,图形多,易引起学生思维的混乱,这些都必须老师用各种教学方式去给予形象化的引导和梳理,需要老师将课本知识具体化,并且让学生自主地体会和理解,并转化为课本的知识。三、教学设想根据本节在各类考试中的常见考点,我设计的教学目标重点突出了精子的形成过程中各时期特点。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因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局限性,特别是这节课教学内容本身的抽象性,都给学生学习减数分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环节设计中,精子形成的整个过程是通过教师的步步设疑,从计算机动画入手,以“探究式”教学过程为思路,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对比,引导自己探索减数分裂过程的有关知识,形成染色体行为变化的思维空间。整个过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老师只是起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参与性提高,始终处于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的状态,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圆满完成认知过程。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阐明减数分裂的定义;2.举例说明精子的形成过程;3.掌握并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染色体交叉互换等的概念。(二)能力目标利用多媒体和教材的图片展示精子的形成过程的图解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1(三)情感目标1、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2、通过分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和科学态度。五、.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重点: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变化。难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的变化。六、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方法知识回顾,导入新课方法:连环提问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1、我们知道我们都是由受精卵增殖分化而来的,受精卵的这种增殖方式是?2、我们都知道精子和卵细胞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那么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什么样的分裂方式得到的呢?看课本16页问题探究中果蝇的体细胞和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猜测配子能不能通过有丝分裂形成?3、通过动画回顾有丝分裂过程,得出魏斯曼的预测。回答:1、有丝分裂2、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层次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猜想和意见,最终得出不是有丝分裂。并通过在课本中的减数分裂的概念猜想是减数分裂。学生阅读教材,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并找出减数分裂找出减数分裂的对象,时期,特点,结果减数分裂概念方法:分析教材,提取信息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引导学生找出下面问题的内容并要求其识记1.减数分裂的概念什么?2、从概念中找出减数分裂的对象,时期,特点,结果复习染色体的知识,从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大小、颜色的特点总结出同源染色体的概念。同源染色体:a、减数分裂过程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b、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c、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培养学生能够透彻分析概念,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精子形成的过程二、精子的形成过程1、人体内所有细胞都能经过减数分裂得到精子?是否是任何时期都能产生精子?若不是,具体部位具体细胞和时间是什么?老师复述学生答案并展示睾丸的图片2、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