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词品味读中悟情——观孙媛媛老师的《慈母情深》有感魏茶维《慈母情深》是梁晓声的小说《母亲》里的一片段,是一篇歌颂母亲的美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爱。但是离学生的实际有一定距离了,要打动学生,使学生要有效的接受,感染和内化,不是件容易的事。听了孙媛媛老师执教的《慈母情深》一课,给我感受最深的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娓娓道来,深深地渲染了情感。孙媛媛老师的语言充满感情,对整个课堂起渲染的作用。始终有一种感动在空气中汩汩流淌。孙老师的语言机智,充满了鼓励很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学生一起入情入境,以情生情,以情促知。孙老师的文学语言功底深厚,用贴切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非常丰富,坐在她的课堂里是一种幸福的心灵体验过程,很佩服孙老师深厚的个人素养与扎实的文学功底。二、重点突出,扣词品味新课标要求语文课堂要让孩子多读课文,以读代讲,以读悟情,要真正把握好“读”却很难。孙老师设计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在学生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紧接着孙老师用自己那深情的语言带学生走进课文,让学生通过自己独特的感受,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受到那份伟大的母爱。诗有诗眼,文有文眼,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告诉我们,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孙老师选择对重点场景、重点词语的品味选择准确到位,丝丝入扣,让学生通过对表现慈母情深的重点句进行品读与交流,体会母亲挣钱的艰难,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学生在品读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的灵感,在交流中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在咀嚼中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感悟慈母情深。三、延伸文本,找到情感的共鸣课文记叙的是60年代的故事,对于现在的孩子,难已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这对理解课文带来了障碍,为了能让现在这些孩子体会到课文中的困苦生活,孙老师补充了梁晓声先生的文学成就,此时此刻,屏幕正中滚动着母亲对自己影响的图片,再加上拓展延伸了一段“68岁的梁晓声在董卿主持的《朗读者》的舞台上,他深情地回忆母亲,他朗读的就是这一篇写母亲的那一幕幕情形,母亲最深厚的舐犊之情,让他铭记于心,让他一辈子都不能忘记。”正是这一次次对学生情感的触及,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慈母情深。孙老师的这节课,处处洋溢着平凡而又伟大、朴素而又真诚的情感,让听课者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自己母亲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整堂课节奏与情感的把握非常好,也是值得我学习与借鉴的地方。